南京市流动人口职住空间的差异性评估.pdf

南京市流动人口职住空间的差异性评估.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京市流动人口职住空间的差异性评估.pdf

南京市流动人口职住空间的差异性评估1 黄潇仪 吴晓 摘要:流动人口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一类长期存在的群体,其居住空间和就业空间作为日常生活实态的 两类典型载体,是城镇空间解析的典型样本与关键路径。本文挖掘与遴选最能表征南京市流动人口职住空 间的诸多要素,涉及社会属性、经济属性、空间属性三个方面,进而基于“街道单元”来解析在各街道居 住的流动人口(居住型)和就业的流动人口(就业型)的属性差异。 关键词:流动人口;居住空间;就业空间;差异性;南京 “职住空间均衡”(Jobs-Housing Balance)是居住与就业空间关系的一种理想模型, 1960 年代开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学者们便对此展开了研究,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体系。近几年国内 学者们也已经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对快速城市重构背景下的职住均衡问题展开了研究,集中在 职住空间均衡对城市通勤行为的影响(周素红,2005;李强,2007;孙斌栋,2008)、职住 空间分离的测度(赵晖,2011、么贵芬,2011;孙斌栋,2008)以及职住空间分离的特征 和影响因素(郑思齐,2009;柴彦威,2011;徐卞融、吴晓,2010)。但是,目前国内实证 研究多集中于京上广等特大城市,且往往以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缺乏专门针对流动人口这 一特殊群体的研究。在此背景下,针对南京市流动人口职住空间的关联性展开案例研究和定 量分析,对于更好的解析城镇空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本文将尝试基于“街道单元”层面对流动人口职住空间展开差异性评估,来解析在各街 道居住的流动人口(居住型)和就业的流动人口(就业型)的多重属性差异,强调在固定地 域范围内两者数量上的关联。 1 研究范围与数据采集 1.1 研究范围 本文以南京市主城区为实证研究范围,从城市总体层面上对流动人口居住空间与就业 空间的差异性进行评估。为便于研究,以行政区划的街道一级作为统计分析的基本空间单元, 并根据街道实际的区划边界来微调研究范围界线,共包括 8 个区的 44 个街道(其中老城区 16 个街道),如图 1 所示。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项目(NCET-10-0332),江苏省“六 大人才高峰”(2010-JZ-005)资助项目。 图 1 本文研究范围 1.2 数据采集 流动人口的社会、经济和空间属性数据来源于 2009 年 6 月课题组对南京市主城区流动 人口的配比抽样调查,总共发放问卷 20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1827 份。调查对象为在南京居 住半年以上并在城市中务工经商的暂住人口。具体调查方法为:①走访相关职能部门,获取 同流动人口居住—就业相关的总体资料以及各街道单元的分项数据;②根据各街道单元流动 人口总量配比其问卷发放量,并设计调查问卷;③在各街道单元随机抽取调查,获取同流动 人口社会、经济和空间属性相关的一手数据;④资料汇总整理,数据录入建库。 2 研究思路与评估方法 2.1 评估指标体系的确定 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挖掘与遴选最能表征南京市流动人口职住空间的诸多要素,从社会 属性、经济属性、空间属性三个分目标层出发,共选取了 16 个基础指标:来宁一年以下比 例、来自江苏其他市比例、来自安徽省比例、中等以上学历比例、商业服务业比例、生产运 输业比例、家庭收入、人口密度、户均人数、人均面积、工地现场比例、集体宿舍比例、租 赁房屋比例、卫生间室内自用比例、自来水室内自用比例、住房用途居住兼工作比例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