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2-台湾人民生活史(二)-高苑科技大学数位学习平台.doc

12-台湾人民生活史(二)-高苑科技大学数位学习平台.doc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台湾人民生活史(二)-高苑科技大学数位学习平台

高苑科技大學進修部 臺灣歷史與文化課程99(下)  PAGE \* MERGEFORMAT 40 第十二週課程 臺灣人民生活史(二) —生命禮俗 教師 陳志昌 「生命禮俗」西方人類學者將之稱為the rites of passage,我們通常把它翻譯成「過渡禮儀」、「過渡儀式」或「通過儀式」、「通過禮儀」等,因為「生命禮俗」它不僅是一種禮儀性或儀式性的活動,同時這種禮儀性或儀式性的活動,也具有由一種社會地位或生命階段過渡(通過)到另一種社會地位或生命階段的意義。人的一生從生命之誕生至結束,可包含出生、成年、結婚、死亡等四個重要的轉折階段,這四個重要的轉折階段都會衍生出一種相對應的「生命禮俗」,以作為告別前一生命階段的結束,並迎向後一生命階段的到來。依生命之旅的歷程,臺灣民間傳統的生命禮俗包含了四個不同時期的生命禮俗,即生育禮俗、成年禮俗、婚姻禮俗與喪葬禮俗。 第一節 生育禮俗 生命誕生之後的成長過程中,生育禮俗主要有二階段:一是週歲之前的生育禮俗,二是16歲成年之前的生育禮俗。週歲之前的生育禮俗最為重要而為人所知,包括「做三朝」、「做滿月」、「做四月日」與「做度晬」四個時間點。這四個時間點都有其重要的生命儀式要舉行,如「做三朝」要沐浴洗身、「做膽」,「做滿月」要剃頭、「送頭尾」,「做四月日」要「收涎」,「做度晬」要「試周」等。16歲成年之前的生育禮俗主要是「拜床母」。 一、做三朝 做三朝是每一個人一生當中的第一次生命禮俗,嬰兒出生後第三天,就要舉行他人生當中的第一次生命禮俗――沐浴儀式。以前由產婆,現則由家中年長婦人或有經驗之女性長輩,為嬰兒洗身軀,此即古時生育禮俗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儀式。清初西周生長篇小說《醒世姻緣》稱此禮俗為「洗三」或「做三日」 第二十一回〈片雲僧投胎報德,春鶯女誕子延宗〉載:「昨日姪兒洗三,俺兩口子收拾著,正待來,一個客到了,要留他坐坐,就沒得來替姪兒做三日。」 。光緒19年(1893年)林豪《澎湖廳志》載: 凡生育男女,是日必以熟雞送外家,謂之報更。至三日後,外家報以雞、酒、米、布,謂之送更。主家於雞、米受半,酒、布全收。十日後,各親有送雞、米者,亦名送更。主家亦以雞、酒、油飯分送之 林豪《澎湖廳志》(臺北市:臺銀排印版,1958),卷九〈風俗〉,頁314?315。 。 以上所述為清末臺灣民間「做三朝」時以雞、酒、油飯分送親友之情形。「做三朝」為民間庶民對此生育禮俗之用詞,而在臺灣的文人雅士之間則稱此生育禮俗為「湯餅會」。許南英(1855年?1917年)〈己酉除夕〉詩曰: 名心官派盡消除,承乏匆匆一載餘。迎歲喜開湯餅會(臘月二十八日添一孫兒,此日適三朝),課兒預買教科書(兒輩明年升入中學甲班)。居民門貼桃符豔,吏舍堂懸水鏡虛。吉利紅箋勞問訊,故久遠道寄雙魚 許南英《窺園留草》(臺北市:臺銀排印版,1957),卷一〈庚戌三十二首〉,己酉除夕,頁88。 。 許南英於孫兒三朝之時為孫子「做三朝」,而於其詩曰喜開「湯餅會」。「湯餅會」或稱「三朝洗兒」。連橫《雅言》載: 臺俗生子,三朝或滿月,以糯米蒸飯,拌以麻油、豚肉、蝦米、蔥珠,謂之「 油飰(按:飰同「飯字」)」;則東坡《仇池筆記》所謂「盤游飯」者也。 按《北戶錄》云:「嶺俗,家富者婦產三日或足月洗兒,作團油飯,以煎魚蝦、雞鵝、豬羊、灌腸、蕉子、薑桂、鹽豉為之。」東坡所記「盤游飯」二字語相近,必傳者之誤。臺灣為閩、粵人聚居之地,故沿其俗;不論貧富,必以此分饋戚友 連橫《雅言》(臺北市:臺銀排印版,1963),頁82。 。 連橫《雅言》所提到的宋朝大文豪蘇東坡在《仇池筆記》裡所記載的「盤游飯」,其做法就是類似臺灣「油飯」或「筒仔米糕」。臺灣民間於嬰兒三朝之時,有以「油飯」饋贈親友及厝邊頭尾之禮俗。此種禮俗在片岡巖《臺灣風俗誌》的亦有記載: 產後三日,產婆會來替嬰兒洗浴,然後祖母等長輩會抱起嬰兒至正廳祭拜祖先神明,替嬰兒命名。這一天親友會來表示祝賀之意,此即古時所稱的「三朝之禮」。產家會以製作油飯、米糕分給親友,富裕之家則設筵席請客,俗稱「湯餅」 片岡巖《臺灣風俗誌》(臺北市:臺灣日日新報社,1921),頁7。 。 鈴木清一郎《臺灣舊慣冠婚葬祭與年中行事》,對於「三朝之禮」記載更詳細而完整: 三朝之禮:產後第三天,把產婆叫來,用桂花心、柑葉、龍眼葉及一粒小石放入水中加以煮沸,水溫涼了之後沐洗嬰兒全身。洗完後穿上新衣。柑葉、龍眼葉象徵嬰兒將來能如柑橘、龍眼繁殖力強,子孫滿堂;石頭象徵嬰兒將來能有膽識。 這一天,祖母抱著嬰兒至正廳神明祖先前拜拜,親友前來祝賀,稱為「三朝之禮」。這一天要正式通知女方,女方會送來各種賀禮。每個地方不太一樣,有時是產後第12天,女方娘家會送雞等賀禮過來。 三朝之禮要以「油飯」與「雞酒」來祭拜神明、祖先,拜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