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6-香山史话-中山市档案信息网.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香山史话-中山市档案信息网

香山史话   《中山档案》2008.2 《中山档案》2008.2                           香山史话   PAGE 18 PAGE 19 ” “ ■ 高小兵 石岐区,中山市24个镇区之一,位于市中心区域,是中山最古老的城区。 在中山本土人士以及熟悉中山的人们心目中,石岐是中山的代名词。曾几何时,省城广州到中山的客车客船,站名是“石岐”而非“中山”;中山的“官话”是“石岐话”而不叫“中山话”;香飘四海的中山名菜“红烧乳鸽”,即使远在大洋彼岸,仍然用着响当当的名字“石岐乳鸽”…… 无可置疑,石岐在中山的发展史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一、关于“石岐”之名的传说 综合有关资料,“石岐”原为“石歧”,关于石岐(歧)的命名有几种传说,且显示早在唐代,就有“石岐(歧)”这个地名: 传说一:在《封神榜》的故事中,武王伐纣,征战西岐,灭商兴周800年。为取其祥瑞好兆头,人们将“西岐”音译演化为“石岐”作为本地地名;  传说二:春秋战国时期,吴越战事导致越国的岐人南迁避乱,部分徙民飘泊到后来属香山县的山边,在此栖息繁衍。安家于此的岐人认为此山山体较大,而古汉字“硕(巨大)”与“石”相通,故称此山为石(硕)岐山,也就是现在的烟墩山,又称阜峰山、凤山。石岐山周围一带的地方自然就叫做“石岐”。 获得较多认同并有相应印证材料的说法是:石岐山原是石山,由于历代采石作料,才渐把石山剥成了现在的土山。古时人们用该山石沿江垒筑基堤,基堤向南、北伸展,北堤为“上基”,南堤为“南基”、“下基”(这些地名现仍在使用,位于步行街西段附近与中恳广场之间一带)。山抵其中,基堤由此分歧,故将此山称为“石歧山”。后取“凤鸣岐山”(歌颂武王伐纣的传统戏剧)之意,渐将“歧”改为“岐”。 中山历史上有诗流传下来的第一位诗人—唐文宗开成二年进士郑愚,任内曾返故乡游览,吟下《泛石岐海》一诗,据说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有文字记载“石岐”:“此日携琴剑,飘然事远游。台山初罢雾,岐海正分流。渔浦扬来笛,鸿逵翼去舟。鬓愁蒲柳早,衣怯芰荷秋。未卜虞翻宅,休登王粲楼。怆然怀伴侣,徒尔赋离忧。” 诗中提到的“岐海”即石岐海,指现在的岐江河。虽与前述的“石岐山”有山水之异,但综合上述几个传说和史料,至少可以证实,唐代之时,在烟墩山和岐江河一带,已有“石岐”之称。 二、关于石岐开埠的传说 据《石岐志》(1963年初稿)记载,传说在隋唐初年间,有一缪氏渔民,捕鱼经过石岐海,天刮飓风,泊船于石岐山麓躲避。因见其间四山(狮山、马山、员峰山、莲峰山)环海,四海环山,环境条件良好,不仅可做避风小港,更是鱼类栖宿之渔津,便举家迁来石岐,居于石岐山西麓。不久,毛氏也举家迁来,居于石岐山东南麓。所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随着岁月流逝,宜人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使人口随经济生活的发展改善而繁衍增加。缪、毛两族,各将他们原来用作晒渔网的地方,据为己有。缪氏迁到石岐后,继续以渔业为生,他们于长洲狮窖口一带设置渔埠,沿岐江河两岸各装一大渔缯,此后这一带成为缪家税地,故有“毛氏蒸尝,缪家土地”的流传。毛氏子孙落居于石岐东南,后迁居县城内。据此传说,缪毛两族是最早迁居石岐的开埠始祖。 三、石岐与铁城 坊间不少人将石岐和铁城视为从来都是同一地方的不同名称。其实,在“铁城”出现之初,石岐与铁城是指两个不同但相邻的区域,后两者融为一体,“铁城”成为石岐的别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