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央警察大学犯罪防治研究所97博士班-高雄市立空中大学.doc

中央警察大学犯罪防治研究所97博士班-高雄市立空中大学.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央警察大学犯罪防治研究所97博士班-高雄市立空中大学

993學期犯罪學補充教材 授課老師:高雄市立空中大學法政系講師陳永鎮 PAGE  PAGE 5 Explaining crime over life course 在生命歷程中解釋犯罪 An Age-Graded Theory of Informal social Contrl Developmental Theories : Crime and life Course A theory of persistent offending and desistance from crime Cullen Agnew, 2006: 241-253; 522-528, 482-494 一、前言 在生命歷程中解釋犯罪的相關理論,大致上在Cullen Agnew, 2006的論述中,探討了逐級年齡非正式社會控制理論、探討持續犯罪和終止犯罪的理論以及談論到發展理論部分的犯罪和生命歷程。在此著重於逐級年齡非正式社會控制理論的探討,是在探討生命個體在不同時間階段,其行為之變化,在生命歷程中最重要的兩個核心概念亦即生命軌跡及轉折點。 表1 生命歷程的兩個核心概念比較 生命歷程內容意義生命軌跡 (持續性)係指生命的長期發展路線。 包括工作、婚姻、成為父母以及犯罪行為等。轉折點 (變遷)指在發展路線中的短暫事件,但可改變軌跡的方向。 包括開始工作、婚姻狀況變化、生小孩或是判刑等轉折的事件。關係生命軌跡中有很多的轉折點連接而成。 1.轉折事件有可能導致生命歷程的改變。 2.這兩者之關係是受刺激者之轉折事件可能會修正其生命軌跡。 生命軌跡係指生命的長期發展路線,少年時期到青年至中老年時期,每個人都有相同的過程,其中包括少年時期之求學,青年時期的工作、婚姻、成為父母以及中老年時期之親朋配偶離世與健康衰退乃至生命之終止,以及生命過程中的適法行為等,形成人之生命過程的軌跡。 轉折點亦指在這發展路線中的短暫事件,但卻可改變軌跡的方向,包括開始工作、婚姻狀況、生小孩或是判刑等轉折的事件,這些都有可能導致生命歷程的改變;這兩者之關係是受刺激者之轉折事件可能會修正生命的軌跡。而在每人的生命軌跡基於下列因素而有其差異:1.社經地位之不同;2.居住環境城鄉之差異;3.婚姻狀況之差異;4.經歷司法程度之差異(守法、犯法)。 二、理論的關鍵: (一)與其他理論之差異 生命歷程理論的探討與其他社會學及犯罪學家的觀點有所差異:1.他並不是在探討解釋社會現象的理論;2.探討生命時期的特定行為的持續性和變遷以及個體的差異;3.對於宏觀的社會變遷及微觀個體發展以及兩者間的相互影響,加以探討。在談論逐級年齡非正式社會控制,有關生命歷程方面的議題,一定要瞭解生命歷程的好處和塵封在哈佛大學地下二樓圖書館內格魯克夫婦的研究: 1.生命歷程的好處:將兒童時期的生活經驗帶回犯罪研究,但也承認人的行為會受到不同年齡階段個人與外在環境的互動所調和。 2.格魯克夫婦的研究:這是一個縱貫型的研究,從1939年開始在美國麻州對兩 組少年所進行的研究,選定兩所少年感化院之少年抽取500名10-17歲之白種少年為實驗組,再依其年齡、種族、社經地位相當之ㄧ般少年500名為控制組,進行比較研究。 (二)生命歷程理論的主張 1.生命歷程的發展和變遷貫穿生命整個過程,而非侷限於某依特定階段。 2.生命軌跡是多面向,非單一面向。 3.個體發展受到社會和歷史環境的制約。 4.政策的制定和執行者必須考慮到個體生命發展的階段性以及特定階段個體的認知程度和發展需要的不同。 一般的犯罪學家研究大多關注在特定的生命時期,忽略其他時期的變遷,且為靜態模式,缺乏解釋犯罪行為發展和變遷能力,主張生命發展和變遷係從人之出生至死亡的所有過程,是一個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也就是這些社會規則和價值體系,對於事件發生順序產生錯亂,個體的生命軌跡才受到負面之影響。在個體的發展的生命軌跡上係由生心理及社會行為,三者相互聯繫產生的變化所致,非單一面向;而家庭和社區環境影響到個體的發展,其中家庭結構、經濟狀況、父母教育程度等家庭背景,這些自變項對個體生活軌跡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在政策制定上,穩定的工作及社會支援是減少成人犯罪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對於少年則需考慮到個體不同階段認知程度及社會化的不同,而不是在於不同階段的對症下藥。 (三)逐級年齡非正式社會控制犯罪行為理論之要點 理論的提出者為Sampson和Laub於1993年所提出,主要是對格魯克夫婦1939年所做的研究,加以整理分析而產生的理論;認為兒童早期的生活經驗和個人之自我控制的差異,雖可解釋偏差行為的變化,但對於爾後人生經驗對個人犯罪與否仍深具影響,所以在非正式社會控制的依附(稱之為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