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论4书在教育中的永恒价值
试论四书在教育中的永恒价值
曹 静 琛
( 学前教育2班 学号:111001167)
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四书中的一些经典文句的释析,来感悟古代圣贤的人格魅力和深刻的教育理念,并在释读的过程中思考现代教育中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以期获得来自另一个时空的启发,并借此尝试阐发今日一种新民教育之可能性。
关键词:教育本质 至善 人格 修身 创造性思维 新民
四书,儒家经典之菁华。包括《大学》、《论语》、《孟子》和《中庸》,盖孔子和孟子平日授课内容及其在生活中所明显表达出的思想,由孔孟之弟子及其后人等记录整理而得以保留下来,成为华夏民族不朽的文明著作。但凡人类存在的地方,总也一刻离不开教育,无论我们的意识形态随着历史的运动历经多少风云变迁,相信四书都能以其独特深厚的哲思性和启迪性在教育中占据举足轻重??位置,具有永恒的光辉和价值。
一、四书与教育的本质
纵观整部人类教育史,我们会发现不同教育学派别的人对教育的定义都有某些不同,但无论在定义上各有何侧重,立论如何迥异,归根有一点是一致的,即教育的本质——在于使人成为人,使人发现和追求人类自身的终极价值。故,《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四书章句集注》第3页,中华书局 2012年第二版
若要使人成为一个人,而非衣冠禽兽,必然离不开正确的教育引导和自我学习,关于什么是真正的教与学,四书之《论语》格外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其中有一段流传千古的对话,孔子答鲁哀公。“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四书章句集注》第84页,中华书局 2012年第二版
孔子于三千弟子中惟赞叹颜回的好学,别有一番深意,说颜子“不迁怒”是在称赞颜子对事对人的客观公正,怒其所当怒,一感一应而已,不使自己陷入武断和鲁莽;说颜子“不贰过”是在称赞颜子意志的坚定,经过潜心反思的错误,绝不会犯第二次。孔子在回答哀公这个问题的同时,其实也是在教育哀公无论是什么人,无论身居何位,都应该向颜子那般去学习和反思,而不能只是当一场话说。孔子看似极为简单的回答,实已道出了教与学的本质,二者本该都是一种深刻的生命体验,是知行合一,是终身的教育。难怪民国时期最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也认为“生活即教育”。 详文请参阅《陶行知教育论著选》第49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由此可见,真理,即便一时不能被世人所认知和接受,终究不生不灭,超越时空而存在,等待被发现。欧洲文艺复兴即是一例,我们的所缺,终将得以补救。凡教育之真理,必立人以利人,我们的教育一刻也不能与此理悖逆而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四书在教育中的价值是永恒的,令人振奋的。
二、四书对公民人格的培养价值
儒家四书中的精神内涵,似乎可以被狭义地定义为是一种以“仁”为本,天人相通的道德伦理哲学,产生于华夏,成长于华夏,又反过来对华夏儿女影响了数千年。因此,毫无疑问,无论全球化如何继续下去,我国教育对公民社会下的公民人格的培养终归离不开我们的传统文化之根——儒家思想。四书中强调“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格培养理念,这是符合一个社会长远发展的人才素质需求的。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四书章句集注》第13页,中华书局2012年第二版
我们很难想象在由资本市场主导的全球化下,一个不能心系社会家国,不能关爱他者,不能对天地万物怀以仁爱之心的人会有真正的幸福可言,其毕生将沉溺于以低级娱乐为中心的人类最原始的生理欲望追求中,生身为人,其本质是无限苍白和空虚的,给世界带来的影响也极可能是很可怕的。《大学》有言“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四书章句集注》第11页,中华书局2012年第二版
大致是讲尽管物质是人性存在的前提之一,但道德本体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唯一实在的根本的标志,人类以此获得种族的延续和幸福。如若将德与财位置倒转,则社会将陷入背离于人类普遍追求幸福理想的病态之中,给人类带来灾难。而任何野蛮的争夺,都是对人类文明的践踏,对人性的毁灭。唯有我们的教育为生命和人格灌溉以“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原文句的简化引用,详文请参阅西汉·戴圣《礼记·礼运篇》
的理想,人类才有希望达到自身的终极价值,获得最普遍的幸福。因此,笔者认为“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 《四书章句集注》第13页,中华书局2012年第二版
应当作为一种全人类的格言,谨记于心,深入骨髓。
综上所言,一个人只有追求并具备了完备的人格,才能真正深思人生和世界,改变历史,为人类的文明作出贡献。这也正是教育所追求的的根本目标。《孟子》有言:“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