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论《3国演义》的艺术成就内容提要
PAGE
PAGE 10
试论《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内 容 提 要
将《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等史料作对比,我发现二书对三国的记述是有很大区别的,从而感受到《三国演义》一书辉煌巨大的艺术成就。本文将从《三国演义》的成书背景、将其与史料作对比,以及后人对该书或该段历史的评价等方面,论述该书在艺术观念、人物塑造方法、叙事方式上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三国演义》 人物 情节 语言 艺术成就
《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小说是以三国时期各方面军阀政治、军事、外交等斗争为写作背景,继承了明朝以前的群众传说和民间文艺,经营巨大的创作劳动,写成的规模宏伟的巨著。它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艺术观念上,虚实相间,《三国演义》这部巨著是对“三国”时期这段历史史料进行加工改造后的成果。在人物塑造方法上,《三国演义》的类型化的人物塑造方法已达到顶峰,成为古代文学中类型化艺术的光辉范本。在叙事方式上,《三国演义》从全知全能到限加限能的叙事方式较好地适应了大众普遍的接受心理,又牢牢地掌握读者的阅读进行时不断想要关注的心理。全书还采用了独特的扇形网状结构,使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政治、军事的斗争场面,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多头绪、多层次地交织在一次扇形式的蜘蛛网上,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一、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
《三国演义》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写起,到西晋太康元年(180)三国统一为止,描写了九十余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展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形象地再现了这一风云变幻而又动荡不安的历史时代,生动地揭示了统治集团内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互相勾结而又互相争夺的关系。在《三国演义》描写的曹操、刘备、孙权三个政治集团中,曹、刘两个集团是主要对立面,而刘备集团处于中心地位。尽管《三国演义》从总体看似乎把握了三国时期的整个历史画卷,但这书却在很多故事故节上有较大的虚拟成份。从史学家的角度出发,它却不能成为具有史书价值的著作。这正如清代学者章学诚在《丙辰札记》中说:“唯《三国演义》则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致观者往往为其惑乱”。于是“七实三虚”的描述是符合作品的实际情况的。所谓“七分实事”是指作品中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安排的,从而给人以基本的历史真实感。“三分虚构”是指在物和事件的细节描绘上尽量采用民间传闻中的精彩片断,并附之以作者本人的虚构想象,使之在不影响历史真实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增强故事和人物的艺术魅力。其具体表现在《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以“拥刘贬曹”和“曹魏正统”的对比上。虽然陈寿乃受魏禅让的晋代人,但陈寿对三国人物的评价还是实事求是的。如评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这与许劭才说:“你在天下太平时可以成为一能臣,在天下大乱时则会成为一个奸雄”完全吻合。评刘备是“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评孙权是“有色践之奇,英人之杰”。这些评价与史料是一致的。但在《三国演义》一书中却把曹操说的是如此奸恶。该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仅凭史书上提供的材料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借助想象和虚构。《三国演义》的数百多人物,都可在史书上找到,但也有个别人物(如貂蝉)是不见于史书的,属于虚构人物。至于小说的情节与人物的行事,都在作者细心穿插,巧于构思;于史无征,采用传说;张冠李戴,移花接木中妙笔生化,虚构的成分就更多了。人们所熟悉的“草船借箭”,本来是孙权在赤壁之战后第三年在濡须所为。小说中却变成了孔明借箭,以描绘孔明的神机妙算。这就是艺术创作的精典——“移花接木”。著名的“三顾茅庐”在《三国志》中只有“风往乃见”几个字,在很多著作中也只是简单介绍。而《三国演义》却因人物塑造的需要,起到诸葛亮先声夺人的艺术感染力,却以八回的篇章,把这一历史故事渲染得波澜壮阔,引人入胜。
前面已提到《三国演义》在成书过程中是把“鉴”与传说进行加工改造后的成果。因此,它在虚拟这部份上还大胆采用传说,以增强作品的艺术含量。如:桃园三结义、借东风、孔明吊丧都是采用民间传说为蓝本进行再创造,使之成为了作品中脍灸人口的名篇。在闻名中外的大智大勇、料敌如神的杰出才智的浓缩和典范中,作品巧妙的把正历、传说的种材料细心穿插,巧妙构思,收到了点石成金的效果。如“失街亭”、“斩马谡”有正史记载,是诸葛亮失误的见证。而“空诚计”只见于裴注所引的《郭冲三事》,而且与前二者之间毫无联系。在《三国演义》中,作者巧妙地把“空城计”穿插在“失街亭”和“斩马谡”之间,使之成为两个一般性情节间的点睛之笔,掩盖了诸葛亮的用人不当所造成的严重失误后神奇的一笔。再次为诸葛亮神智的化身增添了精耕的一笔。
《三国演义》作为历史题材的小说,在艺术上首先面临的就是历史真实与艺术创造的关系问题。《三国演义》在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就,就是正确地处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