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公务员面试热点:“微时代”的偏激和极化.doc

陕西省公务员面试热点:“微时代”的偏激和极化.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陕西省公务员面试热点:“微时代”的偏激和极化

陕西省公务员面试热点:“微时代”的偏激与极化  职业培训教育网 2013-08-31 15:08 【HYPERLINK javascript:fontZoom(16)大 HYPERLINK javascript:fontZoom(14)中 HYPERLINK javascript:fontZoom(12)小】【HYPERLINK /jiucuo/我要纠错】 陕西省录用HYPERLINK /gwy/9/公务员面试工作从8月26日开始,9月上旬全部结束。从8月21日起,各面试组织部门面试安排公告陆续在省政府网、省HYPERLINK /gwy/公务员局网发布。职业培训教育网提醒各有关考生及时关注上述网站的有关面试工作安排信息以免耽误面试考试。为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陕西公务员面试考试,职业培训教育网准备了HYPERLINK /gwy/49/公务员面试辅导供考生参考。 法律执行不严、法治不彰导致不信任感加剧,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综合改革滞后,官员腐败、法律执行不到位损害群众利益,部分社会成员自身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严重等因素,都是造成偏执情绪激增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微时代”的匿名表达和碎片化书写,也成为情绪极化的助推器。 “微时代”的成熟期还远没有到来。随着技术平台的不断革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利用全新的媒介形态表达立场,甚至进行观点的对抗和博弈。但如何在满足个体自由表达的同时,引导“微而不恶”,仍是“微时代”的重大课题。 日渐严重的偏激与极化现象,就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微博上有个段子,来自德国的留学生雷克在中国的微博上发现了大量负面情绪和过激言论,试图进一步探讨现象背后的现实问题。他在微博上举了一个例子:“我说中国还有些不完美,就被骂个‘臭老外’。我说中国发展的方向是对的,就被骂个‘洋五毛’。我说在家里换了个灯泡而已,被骂个‘没内涵的傻瓜’。” 生活中,人们将这样的说话方式叫做“抬杠”或“挑刺儿”,而在“微时代”的网络话语空间,这样的表达背后,其实是一种已经蔓延开来的偏执与偏激,一种强烈的社会负面情绪。 几天前,一篇《法治社会不容“微博先审判”》的文章引发关注,该文针对网络上对李天一案的围观提出委婉的点评,强调法治的程序性,提醒公众不能用偏激的观点去施压,甚至“绑架”法律的正当程序。提醒是必要的,以之前的李启铭案为例,一句“我爸是李刚”引发爆点,网上一边倒地攻击李启铭,甚至要“拉出去活埋”。随着事件发展,偏执不断升级,“李刚有多处房产”、“李启铭将只判有期徒刑3年,监外执行”等声音在网上传播。即便在法院判决公布后,愤怒的情绪依然没有平息。耐人寻味的是,在观点传播的过程中,很少有人质疑“我爸是李刚”、“李启铭监外执行”的真实性,即使这些声音曾出现过,但很快被群体性的偏激盖过,被压到舆论漩涡的底端,直至完全消失。 为什么会这样?显然,法律执行不严、法治不彰导致不信任感加剧,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综合改革滞后,官员腐败、法律执行不到位损害群众利益,部分社会成员自身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严重等因素,都是造成偏执情绪激增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微时代”的匿名表达和碎片化书写,也成为情绪极化的助推器。“强化论点而缺少论证,往往需要情绪化的语言打动人而不需要理性的讨论,尤其匿名者更无须承担任何责任。这造成微博里骂声一片,客观、理性的意见往往受到忽视或蔑视。这就使得网上的言论趋于不同的极端,而复杂的观点难以展开。于是,扣帽子多于讨论、骂人多于说问题,此现象有蔓延趋势。”学者们谈及的极端表达,揭示出从偏执演化为“极化”后的危害。 药家鑫案一审判决前后,“药渣”、“脑残”等极端攻击性话语频频出现,之后不久,“药家鑫为富二代”的言论更是激起网民的“仇富”心理,“该杀”之声犹如海啸。如果说网民的这种反应尚可理解的话,那么,接下来的网民对于两位学者观点的反应就体现出了群体极化表达的可怕。 中国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在评论案件时说,“由于平时情绪不好时会用手指砸钢琴键盘来发泄,药家鑫连扎受害人八刀,是他的一个习惯性机械动作。”一席话引发“群情激愤”,“我不知道,把刀从包里掏出来,又算什么习惯性动作?我诅咒李玫瑾这样的专家不得好死!”与此同时,另一位学者的评论,“他长的是典型的杀人犯的那种面孔,一看就知道是罪该万死的人。杀人犯长的都这样……”却引来追捧无数,网友评价:“那叫一个骂得漂亮,骂得酣畅淋漓。” “群体极化”的观点最早由芝加哥大学法学教授桑斯坦提出。这种观点指出“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在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该观点揭示出“如果群体中大多数人倾向于谨慎,那么经过讨论之后的群体意见会更为谨慎;如果群体中大多数人倾向于冒险,那么经过讨论之后的群体意见会更趋于冒险”的可能性。 当然,并非所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