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1桃花源记陶渊明教程
; 陶渊明(365或372-427),名潜,字元亮,是东晋伟大诗人。 ;陶渊明,东晋诗人。名潜,字元亮。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从课文题目中,你能联想到一个什么成语?;题 解
本文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前面的“序”,因为语言清新自然,状物亲切逼真,想象奇特新颖,被人们当作一篇独立的文章来读,并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佳作。
兵连祸结的晋、宋期间(公元421年),其时作者57岁,已隐退农村达十多年,对广大农民的苦难文中描绘了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理想社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的愿望,同时对于当时的社会也是一种否定。;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特点;1.晋太元中( ) 2.缘溪行( )
3.便舍船( ) 4.豁然开朗( )
5.屋舍俨然( )
6.阡陌( ) 7.黄发垂髫( )
8.便要还家( )
9.遂与外人间隔( )
10.此中人语云( )
11.不足为外人道( )
12.及郡下,诣太守( )
13.刘子骥( )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末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
杂树,芳草 鲜美,落英 缤纷。;渔人甚 异 之。 复 前行,
欲 穷 其林。 ;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便 舍 船,
从口入。初极狭, 才 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 开朗 。;黄发: 指老人; ;问今是何世,乃 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此人一一为 具言 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 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 云:“不 足 为外人道也。”; ; ;重点句:;重点句:;重点句:;古今异义;古今异义;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然”字是个语缀性的词
与现代汉语的“地”相当,作“……的样子”讲(有时可不翻译)。
如本文中: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俨然”——整整齐齐的样子。
“怡然”——高兴、满足的样子。
“欣然”——欣喜、乐意的样子。;三读课文,复述故事;;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3、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
4、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
5、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
6、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7、渔人是如何离开桃花源的?
;;;6、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桃花源记》; 课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一个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宁静安乐的理想社会。 ; 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么一个世外桃源呢?;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当时社会政治黑暗,兵祸连结,民不聊生。本文是他57岁时所写的《桃花源诗》前面的小序。当时作者已隐居16年之久,对农民的苦难深有感触。在本文中他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们过着安居乐业、友好和睦的生活。;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同时也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多少带有原始共耕生活的痕迹,表现出了一定的复古倾向,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这又是作者逃避现实的思想的反映。;;关于主题; 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小结;试一试:你能找到出自本文的几个成语?;;写作 (任选一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安徽中考考纲使用指南.pptx
- 2017届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 必修部分 第9章 电磁感应 热点专题系列10 电磁感应中的三类图象问题课件.ppt
- 21-葛义杰算法与数据结构实验册教程.doc
- 2017年《安规》考试复习提纲(变电运行).doc
- 2017年福建政治会考考点解析【补充简答题的考纲位置,必修四补充部分原理和方法论】(B5打印纸).doc
- 2016电工基本工艺(纪晓峰).pptx
- 2017年贵州大数据测试答案.docx
- 2017年高中物理 第1章 静电场 第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1.ppt
- 2017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电场及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docx
- 213全面生产维护教程.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