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理念为引导的城市设计实践讲述.doc

以生态理念为引导的城市设计实践讲述.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生态理念为引导的城市设计实践讲述

以生态理念为引导的城市设计实践(同济规划院精英讲坛) 匡晓明的博客 转载 2015-05-04 12:47:40 标签: 本文根据3月11日下午“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精英讲坛”上的发言整理。 城市设计走向生态 城市设计目前在规划领域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因为其不但要解决城市的宏大问题,同时还需要对细节富有创意。基于此,“有机聚合”的思想应运而生。“有机聚合”涵盖城市和生态、人类社会和赖以生存的物质空间之间的关系,其核心思想有三点: 一是要有完善的生态网络。绿化与城市结合,城市中一定要有绿化和共生的城市空间。以斑块、廊道和基底形成生态骨架,通过将不同规模的生态廊道,层次化、网络化,构建完善的生态网络体系; 第二,高密度且相对平衡的组团结构。通过更密集化的土地利用方式,将紧缩的建设用地与有机生态网络相结合,建设用地以密度组团的形式团簇状布局形成空间的有机聚合。高密度组团,有利于解决职住平衡,避免跨组团间的活动,和“钟摆式”交通问题。“有机聚合”的重要思想就是以组团式构思,同时分布式处理,并解决必要的市政支撑; 三是文化的时空的拼贴。以塑造理想城市为目标,将深厚的历史积淀与多元的文化内容进行拼贴,融入更多新时代的功能需求,沟通历史与未来,以文化为脉串联多时空,实现城市历史的延续和城市活力额持续,兼顾城市竞争性、宜居性、禀赋性和创新性。 今年是城市设计元年,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倡下,城市规划设计师能做的事就是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新型城镇化已经在着手解决人与社会的问题,五位一体中,生态建设是重中之重。新型城镇化倡导的绿色城市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绿色出行和生态网络,和十年前“有机聚合”思想中与城市共生的网络型绿色体系是异曲同工。新常态下的城市设计关注两点,城市的竞争性和宜居性,以及可持续的空间和生态体系。 生态城市设计的五大价值观 第一,追求和谐的自然观。既保护城市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又要以环境为基础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城市与自然的和谐是生态城市设计的根本。 第二,注重生态的美学观。新常态下的生态美学观即是习主席所提的:“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城市居民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城市与自然和谐统一、共存共存、有机关联。 第三,整体联动的系统观。生态市系统不是孤立的。将系统论、控制论和协同论渗透到城市设计范畴,把握整体,兼顾社会、经济、环境利益,注重层级与系统之间的内在逻辑和相互作用。 第四,适宜利用的技术观。强调主动技术和被动技术的应用,追求经济规模适宜,关注人类需求适宜,注重技术利用适宜。 第五,循环低碳的经济观。城市开发减少环境破坏,应与生态承载力相适应,要有经济循环的观念和全寿命观念,即“今天看不怎么样,20年后看肯定很核算”。目前我们借鉴的日本、德国案例中,许多标准的设计都是依据全寿命的经济观念而来。 传统城市设计向生态城市设计转型 设计目标:有城市环境营造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设计目标更加强调职住平衡、绿色出行、高密度开发、城市环境质量、可持续发展等理念。 设计对象:有三维城市空间到空间、社会、经济、环境、管理的多元。生态城市关注的是可持续的内容,多元的,网络化的内容。设计对象更加注重产业构成、清洁能源、绿色基础设施、城市交通组织等。 设计方法:由线性到复合整体,由空间到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整合。生态城市设计方法由线性思维到行为、经济、环境等多元化的内容,偏重于辐合思维、弹性规划、能量信息、空间环境等因素。 生态城市设计策略创新 空间形态与功能布局——紧凑复合 生态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功能布局一定是有机聚合、更加紧凑,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通过适宜的规模和尺度、公共设施分级配置就近服务等方式在合理的半径里解决相应的生产、生活、环境等问题。 自然生态环境——构建自然生态网络 在自然环境形态上,生态城市特别强调网络的构建,按照已有的城市肌理、水脉空间进行建构,空间布局与自然有机融合,优化率低生态服务功能,保证自然要素的完整性。同时整合碳汇系统垂直格局,提升绿地派样水平和固碳能力解决碳汇和排氧量问题。目前,我们的研究是通过计算植荫率来确定碳汇系统和固碳能力。 行为活动——鼓励绿色出行 生态城市设计就是要鼓励绿色出行,保证绿色出行率。通过公共交通组织导向高密度开发、地块的混合利用等实现,完善慢行交通系统,改变日常交通方式,优化公共交通设施,同时住这种解决就业与生活的平衡。 物理环境——气候响应设计 运用海绵城市的理念,通过流体软件分析解决小气候问题,进行风环境、热环境优化,灵活解决对雨水收集的终极利用,不断提高“海绵体”的规模和质量。 资源使用——节约高效 降低电力热力碳排放,完善固体废弃物管理 ,提高再生水利用效率 。加强风能、太阳能、地源热泵等再生能源的利用。 城市设计方法创新 如今的城市设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