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教论衡与唐代争奇文学.doc
三教论衡与唐代争奇文学
三教论衡与唐代争奇文学
一 前 言
佛教传入中国,有关三教问题始终是重要的论题,涉及面也广。而三教论衡既关系到唐代学术思想的发展,也涉及了讲唱文学的演变,特别是敦煌写本《茶酒论》、《燕子赋》、《晏子赋》、《孔子项讬相问书》等一类藉问答彼此论争、各逞其能的争奇文学的发现,更令人留意到此类文学与唐代三教论衡之流行关系密切。盖以唐代佛教兴盛,十宗并起,宣教活动普遍,讲经、论议频仍,三教并行的宗教政策与氛围下,儒、释、道三教会聚一堂,互相论辩,以阐明教旨,尊己贬人的三教论衡则时有所见。
顾唐代三教讲论,初期以教义论议为主,属严肃性的学术论辩活动。当作为帝王诞节之庆祝活动,则教义论辩、优劣争胜退居其次本文由.L.收集整理,逐渐趋向对帝王的歌功颂德,提高了相互戏谑嘲讽而多具趣味性与娱乐性。在仪式化,宗教性减低,娱乐性增强的趋势下,出现如《孔子项讬相问书》以一问一答论辩形式展示了孔子与七岁小儿项讬相互论辩、问答诘难的讲唱文学;《晏子赋》以问答形式描写了晏子与梁王之间的相互辩驳;进而更有《茶酒论》、《燕子赋》一类,以拟人化手法采代言体一问一答对话,进行相互辩驳、诘难,最终由第三者出来调停的戏谑、争奇的讲唱文学。无异宣告由论议发展而来的争奇文学的成熟。本文拟从三教讲谈的发展考察其对唐代争奇文学兴盛之促进。
二 三教讲谈与论议发展
宗教是文化的一个层面,佛教由印度东传中土,使不同背景的两种文化得以因传播而接触,在接触过程中更因文化、教义、仪式等,与中土固有文化、思想及原有的宗教产生抵触而发生冲突。在诸多碰撞与冲突中,尤其以与中土儒家思想、道教信仰的抵触发生最早,争论最激烈,历时也久。所谓三教论谈、三教论衡的活动指的便是儒、释、道三教的论争。
早期的三教论谈或为儒、释彼此论辩,或为释、道相互争论①,或涉教义②,或涉礼仪③,大都属个别论辩。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与普及,历代帝王对佛教的崇奉、宗教态度与政策变迁,官方与民间时有汇聚儒、释、道三教名德进行公开论难的论谈活动,进而逐渐形成制度。
据史书所载,早在北周武帝时已出现有召集百僚及沙门、道士等,共同辩论三教先后④,其初重在讲经。到了唐代高祖李渊始创三教讲论之制⑤,相互论难更蔚为一时风尚。当时参加三教讲论的代表儒家为国子博士徐文远、太学博士陆德明,佛教为胜光寺沙门惠乘、普光寺道岳,道教为清虚观道士刘进喜、李仲卿等。太宗时,三教讲论之会持续举行,只是由皇太子约集诸人于弘文馆进行,《集古今佛道论衡》卷丙多所记载[1]。如贞观十三年(639)举行的三教讲论,儒家代表为孔颖达,佛教代表为慧净,道教代表为蔡晃。最后定讲论席位,僧尼居道士女冠之后。高宗也常召集讲论,其事多载《集古今佛道论衡》卷丁[2]。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八月癸巳千秋节,命诸学士及僧道讲论三教异同[3]更是开帝王生日三教讲论之先河。之后,历代帝王生日多在宫殿召缁黄讲谈,史料多见载于新、旧《唐书》、《册府元龟》等。其中,德宗、文宗寿诞日举行三教讲论之盛况,最为历来所论述⑥。
三教谈论的论辩,多采一问一答的论议形式。按:中国论议之法,起源甚早,有以为两汉尊崇儒术论议已具正规仪式⑦。儒家、道家、佛教也多有论议,且各自有其发展。佛教论议起源早且盛,在印度佛典十二部经中便有所谓的upa-de[s] a,汉译作指示,显示,海示,导示;说,正说,说言,说法,宣说,为说,演说,逐分别所说;教,正教教授,教诫;所演,宣布;论议,论义,论议经等[4]。佛教传入中土,基于宣教,论议尤为发达。南北朝时有关佛教论议已见载诸籍,或作论义、论难、问难。《宋高僧传元康传》云:
既入京,见一法师盛集,讲经化导。康造其筵,近其座,便就所讲义,申问,往返数百言。人咸惊康之便给如此。复戏法师曰:甘桃不结实,苦李压低枝。讲者曰:轮王千个子,巷伯勿孙儿。盖讥康之无生徒也。[5]
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也云:
支道林、许掾诸人共在会稽王斋头。支为法师,许为都讲(《高逸沙门传》曰:道林时讲《维摩诘经》)。支通一义,四坐莫不厌心。许送一难,众人莫不抃舞。但共嗟咏二家之美,不辩其理之所在。[6]
同篇又载有支遁讲小品,于法开遣弟子攻难,往反多时,林公遂屈事[6]17。据上可知东晋时佛家讲经已有论议之设,以供在场僧俗参问。又《高僧传僧苞传》也云:
后东下京师,正值祇洹寺发讲高座出题适竟,苞始欲措言,法师便问:客僧何名?答云:名苞。又问:尽何所苞?答曰:高坐之人,亦可苞耳。乃致问数番,皆是先达思力所不逮。高座无以抗其辞,遂逊退而止。时王弘、范泰闻苞议论,叹其才思。[7]
僧苞为鸠摩罗什的弟子。文中所记法师与听者间的问答与佛教义理全无牵涉,属于巧妙问答,颇具趣味。而隋侯白《启颜录》更辟有论难专篇,敦煌本S.610写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