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文初读”不可忽视的环节(杨柳)
“课文初读”不可忽视的环节
——西师版语文五年级《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北碚区朝阳小学 杨柳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阅读一篇课文的第一步,应当是“读通课文”。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初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环节,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然而,当学生进入高年级后,老师认为他们已具备独立识字能力,有些老师在第一课时舍不得花时间安排字词教学, 或泛泛地读读写写, 有的干脆把它放到课外去预习自学, 将课上的时间全部花在感悟文本、领会内涵上, 忽视了学生对课文的“初读”。
开学时,薛法根老师来学校上了《祖父的园子》一课,开始上课,他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时间很充分,还少不了指名让学生逐段地朗读,检查读到位了没有。“课文不读通咱们就不开讲”是他在课堂上明确的对孩子们说的一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他在课堂上的确是等孩子们读通读顺后才开始课文的讲解。(注:薛老师执教的是人教版,与我们的版本不同。)
我想如果把握好初读环节,然后再来领学生一起走入文本的深处,解读文本,相信学生学习起来一定会得心应手许多。如果初读环节“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深读时往往想“出彩”也出不了,即使侥幸能出些“彩”,也很难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益。
抓好学生初读这一环节,学生对课文内容便基本上懂了,尚未懂的只是少数疑点。这便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有了这个基础,那种“耙地式”的逐段讲解分析还有必要吗?我看是没有必要了。这样教师就可以实行真正的“精讲”。学生不理解的就详细讲解。不太理解的就讲一下,点一下。学生懂的呢,就不讲。这就叫“有话即长,无话即短。”老师这样教,教学时间也就可以紧缩,还可以让学生多学些课文。课文读熟了,背诵就不会感到困难。“熟读”是“成诵”的前提,“成诵”是“熟读”的必然。教师讲得精了,便可以腾出时间当堂指导背诵、练习背诵,以便更好地实现语言的内化与积累。课文读熟了,课堂上做迁移的练习也不会有多大的困难。因为迁移性的练习无非是举一反三的功夫。学生读熟了课文,“举一“便有了根底,“反三”还会困难吗?
鲁迅的《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里面有好些词语,学生不容易理解,还有一些不常见的词语,学生不容易读准字音,较长的句子,学生也不容易读通顺。针对学生对课文的初读,我在这篇课文的一课时教学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初读课文——读作者。
导入课文时,结合课文的课后链接,说说自己对鲁迅的了解,让学生初步认识鲁迅,了解作家的时代背景。
2、初读课文——读准读通读顺,闯“字词”关:
学生在读这篇课文时,与以前那些课文比较,遇到了哪些困难?学生纷纷答道:课文读起来费劲;以前的课文一两遍就能读通顺;有些词语读起来拗口,有点古文的味道;有些词语不好理解意思……面对孩子们的问题,我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闯关,把这篇课文读通读顺读懂,有信心吗?”
第一关:学习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让学生充当小老师提醒大家字音、字形要注意的地方。
第二关:出示文中不易读准的词语,如“正月、胯下、祭祀、装弶、毡帽、竹匾、秕谷”等。让学生先自己读,读准后再考一考同桌。
第三关:读准这些词语后,快速找到这些词语在文中出现的段落,大声读出来,并和同桌一起配合展示给全班听。
3、初读课文——感受带有文言文特点的词语
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有些词语带有文言文的特点,所以我们今天读起来会感到陌生,不容易理解。比如:出示“其间”一词,让学生找到在文中哪一段,读一读,在文中什么意思?(瓜地中间)让学生明白,其实联系上下文,有时通过换近义词的方法就能推测出词语的意思。课文中像这样的词语有很多,让学生找一找圈出来,联系上下文推测他们的意思。学生找到了“无端”(无缘无故)、
“素”(向来)、“如许”(如此)等。
4、初读课文——与整体感知相结合
了解大意, 整体感知, 是初读课文的基本要求之一。教师应当着力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 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在读通读顺课文后,很快就从课文中发现“我”和少年闰土的关系。学生也能快速概括出文中闰土向“我”讲了“雪地捕鸟、夏日拾贝、看瓜刺猹、潮汛看鱼”这四件事。
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 我们在课堂上更多的是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学有所思, 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深读固然重要,可初读更为要紧, 因为它是通向深读必经之路。重视第一课时的教学, 探索第一课时教学模式,捕捉“ 万变”中的“ 不变”, 是我们对教学有效性的追问和思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