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王罕花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实践与研究”就是在新课程基本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学过程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产生对数学的兴趣、爱好,获得数学经验和思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求进步,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数学、感悟数学、抽象数学、形成分析数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创新能力。
二、活动化教学举例。
“预习、小组讨论、问题展示、教师答疑”只是教学模式的主线,这四个环节在顺序上并非一成不变的,有可能经历多次循环上升,因此,要根据具体的内容设计教学过程。下面以“圆锥体积”为例,阐述活动步骤。
我们在教学活动设计时,改变了以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现状,以让学生人人参与探究、亲身体验知识形成过程为目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用橡皮泥做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与圆锥体的模型,利用橡皮泥的可塑性直接探究两者之间的体积关系。
活动一:操作、体验、激发兴趣。
1.学生拿出用橡皮泥做成的圆柱体与圆锥体的模型(课前准备好),以它们的特征为标准进行比较、改进。2.生生之间检验圆柱体与圆锥体的底面积和高是否相等。3.经历比较、检验的过程。
活动二:实践、探究、验证关系。
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与圆锥体底面积和高都相等,它们的体积之间会存在怎样的关系呢?学生们经历了猜测——验证的探究过程。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了不同的方案对猜测进行验证。有的小组把圆锥体压成底面积不变的圆柱体,通过测量发现高是原来圆锥体高的1/3了。还有的小组把圆锥体转变成高不变的圆柱体后,变成的圆柱体的底面积是圆锥体的1/3……学生体验到探究学习的乐趣。
活动三:交流。
各小组派出代表在全班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自告奋勇地把转变的过程演示给大家看。经过讨论、交流和反思,同学们得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公式:V=1/3sh,而且对计算公式中的1/3作出了不同的理解,实现了学习策略的多样化,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
活动四:理解教材、反思促进。
1.学生在操作实验的基础上推导出的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与课本上的方法是否一致呢?学生看课本上的推导方法。2.教师准备好相应的实验材料,学生上台演示书上的实验,同学们对两种实验进行了对比,加深了对教材的深刻理解。3.学生课堂小节:我学会了…… 三、活动化教学的实践体会
(一)设计生活课堂,着眼学生发展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补充一些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去体验。如:我们设计了一节“上楼梯问题”。上楼梯,谁不会,可从来没想到,还蕴涵着很多学问。学生融入了情境,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亲身体验的境界。生活化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多角度,多维空间去思考问题,灵活地处理问题。
(二)凸现活动过程,增强体验感悟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出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游戏活动,将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之中,而且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情境。使学生通过活动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悟到数和图的力量,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三)改变传统方式,倡导合作交《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历程。”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让学生能自主探究、猜测验证、合作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四)注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整合
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能有效地使学生产生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学贵有疑”,教师启发学生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先由学生自己讨论解决,然后由教师协助形成完整的答案。这样做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大门。
在教学中提供问题情境,力求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力量。学生常常希望能成为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因此,在教学中应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