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界五大氏族(上)何志平
新界五大氏族(上)
何志平
新界原居民中有五大氏族,分別是錦田鄧氏、上水侯氏、上水廖
氏、新田文氏及粉嶺彭氏。綜合香港歷史博物館、古物古蹟辦事處,
以及其他各方資料顯示,新界五大氏族早於北宋前後已南遷至香港,
在新界多個地方建村立業,可說是原原本本的第一代香港人。他們在
元朗、錦田、上水、新田、粉嶺一帶建圍村、墟市、書院、祠堂等,
經過多年來的耕耘開拓,為香港的經濟文化發展奠立基石。這些歷史
建築物不少至今依然屹立,變成珍貴的古物古蹟,見證過往的歷史和
社會發展。
鄧氏富甲一方
錦田鄧氏,原籍江西省吉安府吉水縣白沙村。鄧氏遷居香港新界
的始祖乃鄧氏四世祖鄧符協。宋神宗熙寧二年,鄧符協進士第,赴廣
東陽春任縣令。上任途中,由??路經今日新界地方,心感風土優美,
十分欣賞。故此,在任滿辭官後,舉家遷往岑田(即今錦田),在此
置田地、築廬墓,從事農務,還將其曾祖父母、祖父母和父母的遺骸
遷葬至此。
明朝萬曆年間,鄧氏後裔已富甲一方,擁有良田萬畝。到清朝康
熙年間,鄧族不單在錦田一帶擁有富庶土地,在新界其他地區也擁有
不少田地,成為第一望族。不少旁支亦從錦田一帶遷移到新界各地立
業,例如元朗屏山、粉嶺龍躍頭等地。
錦田吉慶圍,是鄧氏興建的一條最大規模的古老圍村,始建於明
代,至今已有五百多年歷史。圍內築有一幢幢整齊排列的居室,供族
中子弟居住。清朝康熙年間,為防盜賊,增建青磚圍牆,圍牆四角築
有炮樓,並在圍外挖掘護城深溝。同樣的圍村在錦田還有好幾座,如
北圍、南圍、永隆圍、泰慶圍等,但以吉慶圍最完整,並開放參觀。
除吉慶圍外,錦田一帶還有很多歷史古蹟,包括:鄧公祠、天后古廟、
樹屋、便母橋、二帝書院、長春園等。
由於人丁興旺,錦田鄧氏漸漸向外發展,其中一支於十二世紀定
居於元朗屏山,先後興建三圍六村:上璋圍、橋頭圍、灰沙圍、坑頭
村、坑尾村、塘坊村、新村、洪屋村和新起村。屏山多類瑰麗的歷史
建築連成屏山文物徑,蜿蜒於坑頭村、坑尾村和上璋圍間。古蹟包括
1
聚星樓、鄧氏宗祠、上璋圍、覲廷書室、洪聖宮、楊侯古廟及其他多
所傳統建築。位於屏山山嶺上逾百年歷史的舊屏山警署亦已翻修為鄧
族文物館暨文物徑訪客中心,展出有關屏山鄧族、屏山文物徑及舊屏
山警署的歷史。
五圍六村
鄧氏另一支則於粉嶺龍躍頭落籍。南宋末年,宋室皇姬南逃,嫁
與錦田鄧氏族人鄧惟汲,其長子於元朝末年遷居龍躍頭,自此開村立
業,子孫繁衍,分遷鄰近地區,另立村莊,數百年間,成為今日的五
圍六村。五圍包括老圍、麻笏圍、永寧圍、東閣圍(又稱嶺角圍)和
新圍(又稱覲龍圍);六村即麻笏村、永寧村(又稱大廳)、祠堂村、
新屋村、小坑村及覲龍村。龍躍頭還保存不少典型中國傳統建築,例
如松嶺鄧公祠及天后宮等,而區內的圍村,其圍門及圍牆甚至村內部
分民居,至今仍保存原來風貌。這些歷史建築物亦連接成為龍躍頭文
物徑,供市民遊覽。
上水侯氏,最早發源於「上谷郡」,即今河北中部及西部一帶,
後南遷至廣東番禺。北宋末年,進士侯五郎東遊寶安時,見山川蒼翠,
毓秀鐘靈,特由番禺縣遷至寶安縣。侯五郎下傳至明朝十一世祖侯卓
峰,因見河上鄉一帶擁有廣闊農田,且鄰近雙魚河,水源充足,始開
基於河上鄉,築茶寮,經營小生意。此後子孫繁衍,聚居於上水西部、
雙魚河流域附近的河上鄉、燕崗、金錢、丙崗及孔嶺等地,至今已有
六百年歷史。
侯氏落戶上水
河上鄉,是上水侯族最早落戶之所,故村內保有不少歷史古蹟,
包括居石侯公祠、洪聖古廟及排峰古廟等。當中,居石侯公祠是河上
鄉最重要的歷史建築物,於清朝乾隆廿七年落成,是為紀念十七世祖
侯居石公而建。居石侯公祠現為河上鄉候氏的家祠,供奉歷代祖先,
亦是村民聚集聯誼的地方。居石侯公祠是三進兩院式建築,祠堂正面
以紅粉石疊砌門框和雀替,祠堂內橫樑和斗拱的吉祥圖案雕刻亦極為
精緻,反映出祠堂的氣派和工匠的傑出工藝。
祠堂現存最具歷史價值的物件,是懸於祠堂正門刻有清乾隆廿七
年的牌匾。公祠曾作學校用途,於二次大戰時停辦,戰後於祠堂附近
另立「河溪學校」,為上水區最早期的政府津貼小學。居石侯公祠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