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黑龙江少数民族历史与习俗
第六章黑龙江少数民族历史与习俗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黑龙江区域的少数民族历史的发展及民族习俗有全面的了解,为民俗旅游提供基本素材。
学习重点:
掌握满族住俗及娱乐活动等、掌握蒙古族住俗、婚俗、饮食、取名等习俗、熟悉鄂温克族的历史、分布、宅俗、婚丧、服饰、信仰、节庆等。学习内容:
第一节满族
满族,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以辽宁省为最多,其余散居于河北、新疆、甘肃、宁夏、山东、北京等省、市、自治区。据 1990 年统计,全国满族人口为 9 821 180 人。黑龙江省是满族的发祥地,现有满族 1 184 490 人。主要分布在哈尔滨、齐齐哈尔、黑河、双城、五常、阿城、宁安、爱辉、绥化等地,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满族人民大多居住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 通古斯语族满语支,现在我省极少部分满族仍使用满族人的文字和语言,大部分地区已通用汉语。满文是在 16 世纪末在蒙古文的基础上创造的。努尔哈赤时代的满文称“无圈点满文”或“老满文”,皇太极以后的满文称为“有圈点满文”或“新满文”,新满文就是通常说的满文。
简要历史
满族历史悠久,其先民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肃慎,汉代称之为抱娄,北魏时称之为勿吉,隋唐时称之为,北宋至明时称之为女真。 17 世纪初,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族各部,于 1616 年建立后金政权。 1635 年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废女真、诸申等旧称,正式定族名为“满洲”,辛亥革命以后通称为满族。这时的满族是以女真族为主体,吸收并融合汉、蒙古及其他民族成份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在中国历史上满族及其先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唐代建立了地方政权 ― 渤海国,长达 290 年,经济文化发达,领土辽阔,影响远及朝鲜、日本,被誉为“海东盛国”。金代,女真人与两宋分庭抗礼,统治秦淮河以北的中国半壁江山达百余年之久。清代,满族不仅统一了本民族,而且实现了全国大统一,立国近 300 年。满族及其先民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祖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主要习俗
住俗:满族居住指群居与户居两个方面,包括村庄与个户院落居舍。它也有个历史发展的过程。 17 世纪 30 年代当满族共同体形成时,所有成员都已被编入八旗之中。在八旗制下,他们“出则为兵,人则为民”,所以他们的居地多按旗划分。满族民居主要是草房。其墙壁有土筑、堡瓮、泥堆等不同的垒筑方法。草屋顶起脊,架木板或木棍,其上苫铺房草。房草一般厚达 2 尺,“草屋一苫可二十年”。草屋结构多为三间或五间,居室是最具满族特色的“口袋房”,即一般三间房多在东端一间处开门,五间房多在东属第二间处开门,这样西侧或二间或三间,形如口袋。满族以西屋为重,其南、西、北三面有火炕,俗称“万字炕”。西炕较窄,不住人也不坐人,因墙上供奉有祖宗板子。南北炕宽约 6 市尺,住人。一般尊长者睡南炕,卑幼者睡北炕。烟囱高过屋檐数尺,屋南南开窗,窗户宽大,分上下两扇。满族民居一般一家一户一处院落。房屋周围有不高的围墙,用泥土垒成立木栅。院门或用木栅、木条编织,或以木板钉成。殷实人家则有一间或三间门房。门皆高大,可通车,门内院落可容车马。除正房外,东西各有厢房。厢房或可住人,或为仓房、碾房,或为牛马房。正房与东西厢房连同门房,通称为四合院。正房之后为小菜园。另外在居家的大院中,还有两个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设置-“影壁”墙,这些习俗与民俗传说有着很大的关连。婚俗:满族婚姻是一夫一妻制。男女年龄到 16 一 17 岁,即可订婚,由父母包办。男方请媒人到女方说亲,先后要去三次。每次都要携带一瓶酒,到第三次才能知道是否成功。所以有句俗语“成不成,三瓶酒”。如果成了,女方父母向男方要彩礼:猪、酒、钱、衣服、首饰等。男方送的彩礼,全部作为姑娘的财产。结婚时,迎娶新娘多用轿,但轿不是用人抬的,而是马拉的。花轿是在马上扎成的,先固定好四框,然后用红绸子围上,上面也用红绸拴成翼状轿顶,轿门有红绸挡帘。在轿顶上悬有木刻的“麒麟送子”。有的还在轿的两侧装上透明镜。轿内要有压轿的孩子和娶亲婆。压轿的孩子一般是 8 — 9 岁的男孩,娶亲婆是夫妻双全、儿女齐全的土命人。迎亲的人们是在原定日子的前一天就动身。打旗的、打灯笼的以及吹鼓手走前面,后面跟着的是 12 匹对子马,马上坐着年轻的伴郎。在伴郎的后面是披红戴花的新郎。再后面就是接新娘用的花轿了。娶亲的队伍沿途每到一个亲友家,亲友都要给新郎送礼披红。到新娘家之后,新郎不能立刻下马,要等小舅子来给新郎牵马,岳父上前给新郎揣压腰钱之后,新郎才能下马。新娘上轿时不能自己走,而要由娘家哥哥抱上轿。没有哥哥的要由叔叔抱上轿。在新娘离开娘家之前,新郎要给岳父、岳母留下“离娘肉” , 然后才能动身。当娶亲的队伍回来后,新娘蒙着红盖头,由两个伴娘从轿中搀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