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给学生一个创新的“支点”
给学生一个创新的“支点”
案例:北师大版课标实验教材小学四年级上册《确定位置》教学片断
教法一:
师: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家长会,开会时,家长一般都要坐在自己孩子的座位上。为了方便家长找座位,你怎么向家长介绍你的位置呢?
生1:我在第2组。
师:第2组的同学有很多,如果只说第2组,家长能知道你坐哪儿吗?
生1:我是第2组第3个。
师:既说了第几组,又说了第几个,这样就能把你的位置确定了。
生2:我坐在靠窗那一排的正数第三个。
生3:我坐在第四排的倒数第一个。
师:你这个“第四排”是从哪里开始数的?
生3:从门口开始数。
生4:我坐在第1组第4个。
生5:我坐在第5组第1个。
师:看来大家的方法真不少,其实第5组第1个也可以简单地表示为(5,1),这种确定位置的方法叫“数对”。
……
教法二:
让学生思考“怎么向家长介绍自己在班里的位置?”。(教学过程大致同教法一)
学生用“第×组第×个”的方法来描述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教师逐一板书“第×组第×个”。连续写了几个之后——
师(故意叹了口气):唉!老师写字的速度跟不上大家说的速度了,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想一个更简单的确定位置的方法,使老师写的速度快一些?想好以后在练习纸上写一写。
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确定位置的简单方法,然后全班交流:
生1:我的方法是七3,七表示第7组,3表示第3个。
师:你为什么前一个数写成汉字,后一个写成数字呢?
生1:我想把这两个数区分开,让看到的人不会弄混。
生2:我的方法是7(3), 7表示第7组, 3表示第3个。
师:后面的3为什么要加括号呢?
生2:我的想法跟生1差不多,也是想把这两个数区分开。
生3:我的方法是7、3,我用“、”把两个数隔开,这样别人就不会把两个数弄混了。
……
师:大家觉得这几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它们都是用两个数字来确定位置。
师:这两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
生:第一个数字表示第几组,第二个数字表示第几个。
师:我觉得大家真是了不起!想到了可以用两个分别表示“组”和“个”的数来确定位置。其实大家的方法已经很接近数学家的方法了,他们也是用两个数字来确定位置,只不过是用“,”把两个数字隔开,这种表示方法叫“数对”。
……
[反思]
两种教法虽然都联系了学生熟悉的生活,由真实的课堂情境——“给家长介绍自己的座位”入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但在教法一中,教师启发引导时,总是“不小心”地将学生的思维纳入到自己的预设中,迫不及待地告诉学生“第5组第1个还可以表示为(5,1),这种确定位置的方法叫‘数对’”。这种“有灌输之嫌”的引入限制了学生思维的空间,给人一种“教师想牵着学生迅速到达目的地”的感觉。
教法二中,教师没有将“数对”的方法直接告诉学生,急促地迈向结果,而是在新知的生长点上质疑,提出了一个富有探究性的问题:“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想一个更简单的确定位置的方法,使老师写的速度快一些?”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究新知的空间。学生在这种极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下,主动地尝试着、思考着,创造出了多样化的确定位置的方法。而认识水平也恰恰就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地生成、不断地发展。正是在这种师生交流中,折射出人类逐步“发明”用数对确定位置所经历的某些过程,也折射出学生建立概念的艰难旅程,而这些恰恰是最有价值的活动。
这样一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两种设计中体现出的不同的教学理念,后者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当然,直接“告诉”学生并安排适当的练习,以帮助他们获得关于“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初步认识,这也是一种选择。但在作出选择之前,我们不妨思考这么两个问题:“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内容最重要的教学价值是什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和渗透学科的教育价值?其实,“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远不是“了解事实”就够了,它的一个重要教育价值就在于,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用数对确定位置”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在探索和体验的过程中,对数学的“简洁美”和“符号化思想”形成有意义的认识。
儿童是知识的创造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他们主动地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对事物的理解。教学不是简单地告诉,教学更重要的是创设机会,让学生去经历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我想,引申到今天的课改中就是:“给学生一个创新的支点,学生才能有成长的飞跃。”只有将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经验,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创新性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支点,让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再发现”、“再创造”,学生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积极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信息类文本阅读专题三:分析思路结构(解析版).docx VIP
- NBT 32047-2018光伏发电站土建施工单元工程质量评定标准.docx
- 江南快速tomcb培训教材.ppt
- 东菱面包机说明书..pdf
- 外研版英语(三起点)四年级上册 Module5 大单元学历案教案 教学设计附作业设计(基于新课标教学评一体化).docx
- 信息技术《网络信息辨真伪》课件.pptx VIP
- 《生活中的函数》课件.pptx VIP
- 幼儿园中班数学《10以内的相邻数》课件.pptx VIP
- 《家乡文化生活》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 四年级信息技术云盘文件巧管理教学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