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虚词修正版yong
选出“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⑴屈原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⑵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⑶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⑷辍耕之垄上 ⑸哀秋冬之绪风 ⑹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⑺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⑻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⑼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值 ⑽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绪绅间 ⑾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⑿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文言常用虚词 A.⑴⑺/⑵⑶⑼⑾⑿/⑷⑹⑽/⑸⑻ B.⑴⑺⑿/⑵⑶⑼⑾/⑷⑹⑽/⑸⑻ C.⑴⑺/⑵⑶⑼⑽/⑷⑹/⑸⑻⑾⑿ D.⑴⑺⑿/⑵⑶⑼/⑷⑹⑽/⑸⑻⑾ 【答案:B】 ??主谓间结构助词 代词 动词 结构助词“的” 用作代词 用作副词 用作连词 助词固定 文言常用虚词 其 例题示例 文言常用虚词 用作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①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③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文言常用虚词 用作代词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①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②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③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②今存其本不忍废。(其:这) 6.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 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用作副词 文言常用虚词 文言常用虚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②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②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用作连词 文言常用虚词 助词固定 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②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 【何其】译为“多么”。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文言常用虚词 例题示例 对下列句中的“其”字的用法进行分类,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⑴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⑵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⑶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⑷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⑸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⑹其熟能讥之乎 ⑺其若是,孰能御之 ⑻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 ⑼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⑽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⑾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 A.⑴⑶⑷⑽/⑵⑸⑹⑼/⑺⑻/⑾ B.⑴⑶⑷⑸⑽/⑵⑹⑼/⑺⑻⑾ C.⑴⑷⑸⑽/⑵⑹⑺⑻⑼/⑶⑾ D.⑴⑷⑸⑽/⑵⑹⑼/⑶⑾/⑺⑻ 【答案:D】 ⑴⑷⑸⑽-----代词 ⑵⑹⑼-----语气词 ⑶⑾---------助词 ⑺⑻---------连词 2007-2008广东高考文言文虚词用法意义讲解(教案) 文言常用虚词 【则】 本义阐析:金文“则”字的左半部分,原先是个“鼎”字。 在古代,鼎可以象征国家政权和帝王之位,所以上古时多将刑书、法律刻在或铸在鼎上,作为人们行动的准则,由此可以懂得“则”字有“规范”、“准则”之意。 另外:“则”字的“准则”义可引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