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19课_经济体制改革111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 村 计划经济时期的各种票证 *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计划经济体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 城市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营方式 产业结构 增强企 业活力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背景 内容 (进程) 一、经济体制改革背景 1、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根源) 二、经济体制改革 2、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 ①时间:1978年12月 ②方针:经济重心、改革开放 ③意义:揭开经济改革的序幕,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①前提: ②内容: ③根本目的: ④目标: ⑤实质: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材料:万里问一个农民:“你有什么要求?”那农民把破棉袄掀开,拍拍肚子,意思就是希望肚子能够圆起来! 材料:当时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办食堂,吃饭不要钱)。公社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极大的破坏。到1978年仍有2亿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万里与安徽农村改革》 材料: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口溜: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材料:邓小平说过:“我们的改革……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材料:改革开放前,农村条件差,早晚喝菜粥,中午白薯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 。 问题:为什么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三、改革的进程(内容): 1、改革的突破口——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原因: ②现实原因: A、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无农不稳);                     B、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度发展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①历史原因: 人民公社体制(高度集中管理,农民缺乏自主权,分配搞平均主义)挫伤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1、改革的突破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B、产业结构调整:乡镇企业 A、经营管理方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合作探究】 安徽凤阳县是一穷乡僻壤之地,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花鼓闻名全国。1978年,安徽发生特大旱灾,凤阳县许多人都外出讨饭了。没有外出的小岗村农民感到与其坐等饿死,不如大胆想个办法。于是,在1978年12月的一个夜晚,他们聚在一起,开了个秘密会议,决定冲破旧的经营管理体制,并写下了保证书,包产到户…… 旧的经济管理体制是什么? 2.经济体制改革从哪方面开始? 回答: 3.改革后普遍实行何种生产组织形式?有何意义? 人民公社体制 农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抉择 ——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如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 文革时期的凤阳花鼓: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80年代初凤阳花鼓: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了金凤凰。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1979年安徽小岗村产粮66158千克,是1966-1970年5年产量的总和。人均年收入400元。 自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交过一斤公粮的小岗村,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并归还了历年所欠的贷款。 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乡镇企业 三、经济体制改革进程 (内容) 含义: 前提:特征:意义: 承包……自负盈亏 公有制 包产到户,生产经营自主权 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基本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 经营管理方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意义: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业向商品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归纳总结】: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大变革 1、 土地改革: 1950——1952年(地主私有——农民私

文档评论(0)

mwk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