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上和山下作文讲评
第三周作文题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父亲带儿子爬山,到达山顶后,父亲指着山下说:“看,那里多美!”儿子说:“既然如此,还爬上来做什么?” 请你根据对上面材料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议论文。? “山上与山下”审题总结 1、登高方能望美 2、凡事谈结果、重过程(过程胜美景) 3、不同角度,不一样的风景(换个高度看问题) 4、披荆斩棘,方得大美 5、生命的价值在于攀登 6、知足常乐 7、要勇于实现自己的理想…… 你觉得哪些立意符合材料 ?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第三周作文题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父亲带儿子爬山,到达山顶后,父亲指着山下说:“看,那里多美!”儿子说:“既然如此,还爬上来做什么?” 请你根据对上面材料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议论文。? 父亲和儿子讨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抓关键词 父亲: 山顶 山下的美景 儿子: 山下 身边的美景 关键词理解 山顶:身在高处/心在高处 山下:身在低处/心里珍惜、发现 关键词理解 山顶:身在高处/心在高处 山下:身在低处/心里珍惜、发现 关键词理解 美景:风景/风光 美”的拓展延伸: 自然美(人与自然); 人情、人性的真善美(人与社会); 感受生活美的心灵(人与自我) 【延伸文题材料,确定最佳立意】 父亲指着山下说:“看,那里多美!” 儿子说:“既然如此,还爬上来做什么?” 父亲:“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因为:……” 儿子:我的理解是:…… 父亲理由: (1)虽然美景在山下,但你永远只将自己置身山下,即使有美景,你也难以发现,也感受不到。 (2)登山的过程能让你看到你在山下看不到的沿途风景,能让你体验到你在山下体验不到的东西。 (3)登到山顶再来看山下风景,你的视野、角度、经历、体验都不一样,你能看到山下风景不一样的美丽。 (4)达到山顶,你还能等高望远,看到更多的美好风景。 【父亲的观点】 必须爬到山顶,才能更好欣赏到美 【父亲角度立意】 (1)立意一:山下风景依然,人在山上和山下看到的同一处风景的体验、层次、境界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高度决定视野;境界决定眼界,眼界影响境界) 【父亲角度立意】 (1)立意一:山下风景依然,人在山上和山下看到的同一处风景的体验、层次、境界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高度决定视野;境界决定眼界,眼界影响境界) 【父亲角度立意】 (2)立意二:站在山顶看能看到更多的其他风景(登高才能望远,无限风光在险峰) 【父亲角度立意】 (3)距离产生美、奇瑰美景在险远、美需要遥看 【素材补充】 人生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儿子理由: 1.在山下,你看或者不看,欣赏或者错过,美景就在那里。 2.到山上,才能看见、才会欣赏山下美景,是不是有点矫情?是不是多此一举?这一路爬山的艰辛完全没有必要。 3.山下的美景并非爬到山顶、站在山巅才能欣赏,无论是自然美,还是艺术美,生活美,人情美,只要我们多去发现和珍惜,有时候是不需要太多外在的条件的。追求过多其他的东西,我们有时候反而容易忽视现实中的美和生活的本质。 4.美其实不在于遥遥眺望,而在于珍惜眼前;幸福不在远方,就在当下。 儿子角度立意: “要有发现美的眼睛,发现身边的美” “珍惜已有的幸福”, “幸福在当下” “体验生活的本质” 补充素材: 一日富翁在海边散步,看见一个渔夫悠闲的躺在沙滩上晒太阳。 于是富翁问道:“你为什么不出海多打几船鱼呢?” 渔夫懒懒的问道:“我为什么要多打几船鱼呢?” 富翁说:“你每天多打鱼,多拿些到市场上去卖,你就能挣更多的钱啊。” 渔夫问:“我挣更多的钱干什么呢?” 富翁说:“你挣很多的钱,就可以在海边盖间大屋子,然后躺在沙滩上晒太阳了啊。” 渔夫说道:“可我现在不正在沙滩上晒太阳吗?” 启示:大河千里,只饮一瓢,我们所一味追逐的,到底是什么?我们所一路丢弃的,会否却是弥足珍贵?自问之,心中已然无语。珍惜身边的幸福! 【揣摩材料侧重点,确定最佳立意】 父子对话,角度各自不同,合在一处,引人深思。儿子单纯率真,父亲深沉厚重,不同年龄、不同阅历使他们看世界的眼光必然迥乎不同。 但是我们立意前要看材料的感情倾向,这里的父与子虽然并没有对错之分,看似各有其理,却有认识层次的差别。出卷者的感情倾向明显是倾向于父亲的角度,宣扬的是一种正面的积极的思想。 所以,最好还是选择父亲的角度。 作文存在的问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