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类社会需求导致动物减少和灭绝:以象为例.doc
人类社会需求导致动物减少和灭绝:以象为例
人类社会需求导致动物减少和灭绝:以象为例
.Lark Elvin.The Retreat of the Elephants:An Environmental History of China,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Haven and London.2004,P.11)。人的具体活动是指:栖息地破坏(大象被迫离开)、捕象和屠象。
3.多种因素所致
文焕然等著作做出的研究结论是:造成野象分布北界南移的总趋势之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还在于野象的自身习性的限制、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这些因素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对野象变迁产生综合作用(文焕然等著、文榕生选编整理:《中国历史时期植物与动物变迁研究》,重庆出版社1995年版,第208页)。
根据我们最近的探讨,判断亚洲象在中国地域上减少和灭绝的原因,主要不是气候变冷,而是人类出于自身的物质需要(少数情况下是出于安全),对亚洲象的就地屠宰和利用,这一持续很长时间的人之行为,结果是大大减少了象群的数量,加之亚洲象原有栖息地遭到人类程度不等的干扰和破坏,致使大象的分布范围不断缩减,最终只剩下今云南西双版纳一带的热带雨林。就这一过程的复原认识来说,主要取决于对历史为巨象,西晋郭璞的描述很形象:象,实魁梧,体巨貌诡,肉兼十牛,目不逾豕,望头如尾,动若丘徙(《艺文类聚》卷95)。由于身体硕大,无法藏匿,极容易成为捕象人的目标。大象食量巨大,25-45岁的成年象尤甚,虽然善于为人类搬运货物,却不会自储食物,时常需要外出觅食,甚至吸食和.L.
践踏了农人的庄稼果实,驱赶不走,屡次为之,因而引起农人的愤恨。雄象的一对长牙,最遭人的觊觎。汉语中象牙的量词,竟然称之为茎,但此种茎不同于一般植物,觊觎它的人,不置大象于死地而不能获得那白晰的象牙。
亚洲象经常栖息在海拔较低的山坡、沟谷、河边,这里有热带森林、稀树草原及竹阔混交林,林子中较为开朗,树的密度不大,地形较为平坦,河溪顺势流淌,适于野象庞大身躯走动。然而,这里也是人类喜欢选择,建立村寨,开辟田地的地方。
象喜群居,以家族或小群活动,由十数只到数十只不等。一旦遭遇威胁(如狮子等野兽),彼此间可以相互帮助,保护好幼象。然而,这正是目标过大,容易被捕象人巧妙利用、一网打尽的地方。
象是食草动物,其性情温顺,攻击力差,繁殖能力弱,虽然为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在人的视野里,从未被当作猛兽来看待,反而容易遭人杀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大象嗜刍、豆、甘蔗与酒,而畏烟火、狮子、巴蛇。人类居住地周围必有农作物,而且属于高能量作物,大象一旦食用,必然喜欢,同当地居民近距离接触,随之形成争夺食物的尖锐矛盾。如上所述,亚洲象生物学和形态学上的诸多特点,在自然界还有其优点而言的话,及至到了人的面前,似乎均化为劣势,其中不是隐含着被人下套的先天不足,就是存在着会引发人象冲突的客观可能性。大象身体里生长着为人所看重的利用价值(象牙等),与人撞上了,它必然会走向穷途末路。
三、 象与人:遭人屠戮的命运
1.象产品:社会的普遍需求
法国学者德格尔(Robert Delort)曾写《大象:世界的支柱》一书(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书中主要讲印度的象,称印度人把大象称为哈第(Hati)。象的躯体硕大,智力敏捷。它善解人意,任人役使。在这部著作里,作者赞扬了印度人对大象的友善,诉说非洲文明虽然也尊象为万兽之王、百兽之主,却对它横施强暴,屠戮相加,作者质问为什么亚洲、非洲的两种态度截然不同?遗憾的是,此处不能将中国人和印度人不加区别,虽然同为亚洲人,中国人对大象的态度却不同于印度。
大象作为一种具有多方面利用价值的生物资源,由于其自身的独特性、稀缺性而十分引人注目。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民间还是政府,乃至最高统治者,对大象大都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和期待。
其实,早在文字及其记录出现以前,人类捕象驯象屠象的历史已经开始很久了,否则就难以理解为何到了战国时期,黄河下游的野象已经基本绝迹,成都金沙遗址何以出土大量象牙(用于祭祀活动),《韩非子解老》用人希(稀)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来寓意道之无状。在中国史籍中,也有殷人服象、云南土俗养象以耕田等记载,反映的是以大象作为畜力,协助人类从事生产活动的事例,但远不及已经发生的对象之损害。据何业恒研究,由于古代野象在黄河下游分布的普遍,当时象不仅是家畜之一,而且象牙工业的发展也很古远,除象箸、象廊、象珥、象床、象笏等外,反映在人们生活中,还有音乐、舞蹈中的象管、象舞(前揭书,第116页)。由于记载缺略,只能从后世著作中获知细节。
象产品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