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前期.pptVIP

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前期.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前期

(2012·浙江高考)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材料二 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 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 去之弥远也。 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 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 材料三 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有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3)材料三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概述严复在宣传维新理论上的贡献。 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孔子、老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即可归纳;第二小问,苏格拉底在哲学意义上第一次发现了“自我”;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第(2)问属于内涵式设问,解题时依据材料内容进行提炼。第(3)问分为三小问,前两小问直接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康有为以及《孔子改制考》;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严复的理论贡献。 (1)孔子:仁、礼、中庸;老子:道、无为、小国寡民。苏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 (2)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顾炎武:注重实学,经世致用;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3)康有为。《孔子改制考》。翻译《天演论》;宣传、提倡进化论,成为维新派的理论武器。 2.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和特点 (1)条件: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手工业的进步是明朝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直接条件。 (2)特点: ①从行业和区域看,产生于商品经济相对发达的江南地区的丝织行业。 ②从表现看,主要是苏州丝织业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这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③从程度看,只是在局部发达地区一些生产部门中稀疏出现,是十分微弱的。 ④从明朝中后期到鸦片战争以前,长期处于萌芽状态,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其力量远不足以瓦解封建生产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视角三 明清时期中西文明的冲突 [例3]   (2012·四川高考)康熙帝晚年曾说:“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这表明康熙帝 (  ) A.对西方文化的力量已有警觉 B.认为中国迫切需要学习西方文化 C.对西方文化具有深入的了解 D.已经感受到西方文化的巨大压力 [解析] 本题考查对近代东西方的比较及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把握时代特征。康熙晚年,一方面是封建制度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是西方殖民势力的不断增强。康熙帝深感“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这体现的是一种警觉。B、C、D三项不符合“天朝上国”思想下封建统治者的心理特征和知识状况。因此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拓展归纳] 明朝中期至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西方的比较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不断发展 具有民主色彩的思想产生,但没有成为主流;社会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维护封建统治 思想 文化 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 闭关锁国,脱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对外 政策 中国 西方 政治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渐确立 经济 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重农抑商严重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达,英国开始进行工业革命 [演练 命题热点] 1.(2012·西安三模)下表是明代三个时期江苏吴江县市镇 数量的变化情况。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