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第四课时.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荆轲刺秦王第四课时

功败垂成 gōng bài chuí chéng 垂:接近,快要。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 【近义词】:功亏一篑(kuì) 、前功尽弃 【反义词】:大功告成 设九宾 图穷匕首现 箕踞以骂 荆轲是怎样的一个人? 思想:为国分忧,雪耻报仇,报效太子。 性格:深沉,刚毅,慷慨。准备信物,深谋远虑。 迟发见疑,他怒叱太子。取道易水,慷慨 悲歌。 才能:工于心计善于言辞。胸有成竹,周密策划,义激樊於期。临危从容不迫,遮掩搪塞,机智过人。 精神:不畏强暴,不避艰险,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明知“一去不复还”,仍一往无前,身受重伤,仍拼死一搏,英雄气概,值得称道。 作 业 1.背诵课文“易水悲歌”一段。 2.完成第五课练习册习题,预习第六课。 通假字 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决”通“诀” 诀 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出现 秦王还柱而走 “还”(huán)通“环”环绕 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反”通“返”返回 燕王诚振怖 “振”通“震”惧怕 少假借之 “少”通“稍”稍微 秦王必说: 说 通“悦”,高兴、喜欢。 卒起不意: 卒 通“猝”,突然 * * 《刺秦》之功败垂成 研习第三部分 10.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11.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12.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1、币,礼品。 2、嘉为先言于秦王,倒装句,介宾结构后置。 3、诚:确实。振怖:惧怕。振,通“震”。 4、比:并,列。 6、唯大王命之:意思是一切听大王的吩咐。唯,希望的意思。 5.给贡职如郡县: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给,供。 7、朝服:穿上朝服。名词用作动词。 研习第三部分 13.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14.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1、群臣怪之:怪,认为……奇怪,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 2、少假借之:稍微原谅他些。少:通“稍”。假借,宽容,原谅。 3、使毕使于前: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4、图穷而匕首见:地图全部展开后匕首露出来了。 6、没有刺到,秦王非常吃惊,耸身站了起来,挣断衣袖。 5、因,趁势,趁机。 研习第三部分 15.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16.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1、还:通“环”,绕。 2、卒起不意:事情突然发生,没意料到。卒,通“猝”,突然。 3、而卒惶急: 卒,同“猝”。仓促,急速 。 4、负剑:负剑于背。 6、引:举起。 5、废:倒下。 7、被八创:荆轲受了八处剑伤。被,受。创,伤。 研习第三部分 17.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18.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1、知事不就:就,完成;成功。 2、劫:强迫,威逼(其订立盟约)。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活捉你呀,然后要你同我们订下誓约来回报太子呀! 怎样认识荆轲和荆轲刺秦王这一行动? 探 究 对荆轲的评价历来见仁见智,苏洵在《六国论》中认为荆轲的行为“始速祸焉”,朱熹认为荆轲是“匹夫之勇”,也有很多人对他表示称赞,比如,左思的《咏荆轲》称颂他“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陶潜说他“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荆轲刺秦王不是为一己之私,是为“国家大事”,所以他的故事才会流传千百年,历久而不衰。 咏荆轲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