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之中国文化1.docVIP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之中国文化1.doc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之中国文化1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之中国文化一 2009-11-02 11:11:33 来源:对外汉教论坛 第一节 中国文化概论 1.中国文化的内涵 1.1 广义的文化——各种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 1.2 狭义的文化——社会意识形态: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 1.3 中国文化的特点: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以汉族文化为主干,融合各少数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并对世界文化有广泛影响。 2.中国文化的发展轨迹 2.1 16世纪前,高度发展期:影响并推动世界文化发展,辉煌辐射。 2.2 16—20世纪中,迷茫改革期:受制于资本主义并在其影响下改革。 2.3 20世纪中至今,复兴崛起期:政治强大,传统弘扬,经济发展。 2.4 未来展望:以传统文化为根基,立足于中国国情,利用民族资源,面向世界,博取众长,综合创新。 3.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 3.1 连续性:源远流长,传承不绝。(古埃及,印度,巴比伦文化都已消亡)。中国文化在历史 发展中没有中断过,是一环扣一环地连续发展的。 3.2 精湛性:博大精深,科技(四大发明),精神(文史哲著作丰富),制度(国家体制、科举制度)都有灿烂成果。 3.3 包容性:兼容并蓄,以汉文化为主体,吸收各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有极强的同化能力。 3.4 整体统一性:大一统观念深入人心,文同根,书同源。中国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中心,同时汇集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 3.5 多样性:丰富多彩,多种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形式多样,千姿百态。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之中国文化二 2009-11-02 11:12:10 来源:对外汉教论坛 第二节 中国的语言文字与文化 一. 方言与地域文化 1. 中国五大语系:汉藏—阿尔泰—闪含—南亚—印欧。 2. 中国方言: 共同语言的地域性变体,同一种语言,因地方不同而产生的不同语音、词汇、语法等现象。 1)七大方言:北方—吴—湘—粤—闽—赣—客家(其中,北方方言又称“官话”,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 3. 方言形成原因: 1)人口分布广,交际少,地理条件限制; 2)集体迁移; 3)外来语。 4. 方言与地域文化: 1)方言集中体现地域文化; 2)方言反映地方民俗习惯:如河南话的“中”表示“对”,“好”,此因河南自古为中原;广东人不分“冰”“雪”,称“冰箱”为“雪柜”。 5. 方言形成地方文学艺术: 1)京韵大鼓、京剧、京味儿文学; 2)东北二人转、赵本山的东北味儿小品; 3)苏州评弹; 4)山东快书。 6. 提倡普通话 1) 1955年,国务院“现代汉语规范化学术会”上提出:提倡普通话。 2) 普通话概念: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二. 汉字文化 1. 汉字的产生 1) 传说:因鸟兽足迹得到启发,仓颉造字。 2) 怀疑:结绳记事。 3) 起源:陶器符号。(半坡遗址,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考证) 2. 汉字的演变 1) 演变的阶段 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行书与草书 2) 各阶段字体概述 甲骨文: 商代记事。 字体:多象形字,刀刻,笔画直。 安阳小屯首现,出土10万余片,有文字6000,可辨认3000。 金文 商代→西周,铸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又称“钟鼎文” 字体:象形→符号化。出土4000,可辨认2000 内容:祭祀、盟约、赏赐、战争 最大:司母戊鼎。 篆文 秦代通行的全国统一文字。 字体:均匀齐整→更加符号化,偏旁部首固定,删减异体字。 六国大篆→秦国小篆。 代表作:李斯 《仓颉篇》《博学篇》 隶书 篆书→简化为隶书。(分秦隶、汉隶),汉字演变的转折点。 楷书 兴于汉末,盛于魏晋 。(从这时起,书法成为一种自觉的艺术) 字体:端正匀称。 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 (其中,颜真卿把篆隶笔法用于楷草) 行书 东汉末年 字体:介于楷草之间:近楷不拘,近草不放。 草书 隶书→快速连笔而成。 分章草、今草和狂草 书法家代表:张旭、怀素。 3)六书 汉字表意,形体结构与表音文字不同。 [象形]: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法。(日,月,羊) [指事]: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