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課程名稱 - 義守大學 I-Shou University.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課程名稱 - 義守大學 I-Shou University.ppt

2003/4/17 職災預防宣導2003.4.17 生物性危害 生物性危害 生物簡介 生物性危害的影響 生物性物質的傳播之方式 生物性危害分級 生物性危害預防與控制 生物簡介 生物 微生物 病毒(virus) 細菌(bacteria) 真菌(fungi) 藻類(Algae) 原生動物(Protozoa) 病毒(Virus) 20-300 nm (1 nm=10-9 m) 無完整細胞結構 核酸 + 蛋白質外殼 絕對寄生 細菌(Bacteria) 細胞結構 0.5-1um x 2-5 um (1 um = 10-6 m) 獨立自主 真菌(Fungi) 似植物體 缺乏葉綠素 本身酵素分解有機物 包括:黴菌 (mold)、酵母菌(yeast) 與蕈類(mushrooms) 多細胞或單細胞結構 生物性危害的影響 生物性危害 感染(Infection):生物體在人體內繁殖生長所致(如:流行性感冒、痲疹、肺結核) 過敏(Allergy):生物體以過敏原角色經重覆暴露致使人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所致(如:過敏性肺炎、氣喘、過敏性鼻炎) 中毒(Toxicity):暴露於生物體所產生之毒素(細菌內毒素、細菌外毒素、真菌毒素)所致(如:發燒、發冷、肺功能受損) 直接傳播(direct transmission) 直接接觸 如:接吻、性行為、咬傷等方式侵入宿主 如:梅毒、AIDS 飛沫傳播 藉噴嚏或咳嗽產生的飛沫侵入宿主口鼻眼內 如:流行性感冒等 胎盤感染(垂直感染) 經由胎盤血液進入胎兒體內 如:梅毒、B型肝炎、AIDS 間接傳播(indirect transmission) 媒介物傳播(vehicle-borne transmission) 水、食物:經口傳染 生物產物(biologic products):如:輸血 非生物之媒介(fomites):如:衣物、床單、器材等 空氣傳播(airborne transmission) 可在空氣中懸浮較長時間之微粒(aerosol nuclei) 傳播的疾病如:肺結核 間接傳播(indirect transmission) 病媒蟲傳染(vector-borne transmission) 如:鼠、蒼蠅、蚊蟲等 機械性傳播(mechanical transmission) 病原僅機械性地被帶往傳染部位 如:霍亂 生物性傳播(biologic vector-borne transmission) 病原需在病媒體內成長繁殖後才能傳播 如:瘧疾、日本腦炎 實驗室安全等級 依據病源微生物對個人及社區危害程度之不同,實驗室可歸納出下列四種不同安全等級 (P即表示 Physical containment level): P1實驗室-對個人及社區具低度危害性之微生物 P2實驗室-對個人具有中度危害性,而對社區之危害有限之微生物 P3實驗室-對個人具有高度危害性,而對社區具有中度危害性之微生物 P4實驗室-處理對個人及社區同樣具有高度危害性之微生物。 入門須知 WHO 接觸的生物、產物、附著物 WHAT 潛在危害 HOW 操作方式與暴露途徑 DO 正確操作方式 DO 預防管理措施 生物危害分級 (NSC) 第一級危險群 (Risk group 1, RG1)微生物 與健康成人疾病無關之微生物,如: 不產生內孢子之枯草桿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k12) 、和腺病毒有關的病毒1至4型(adeno-associated virus) 第三級危險群 (Risk group 3, RG3)微生物 此類微生物在人類可引起嚴重或致死疾病,可能有預防或治療方法。如: 1.細菌(含立克次氏菌):人型結核桿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蒲奈氏科克斯氏體 (Coxiella burnetii ;Q型熱) 2.真菌 3.病毒與變性蛋白 (Prions) 傳染性海棉狀腦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 TME) Hantaviruse HIV type 1 2 SARS-CoV 第四級危險群 (Risk group 4, RG4)微生物 在人類可引起嚴重或致死的疾病,通常無預防及 治療方法,如: 1.病毒: Ebola virus Marburg virus 蜱媒腦炎病毒(Tick-borne encephalitis virus) BSC-分級 第一級生物安全櫃 中低度風險

文档评论(0)

kunpengch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