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观察者的海洋书写.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宇宙观察者的海洋书写.doc

宇宙观察者的海洋书写 摘要:中国当代科幻作家韩松的《红色海洋》与日本当代科幻作家小松左京的《日本沉没》具有相似的背景和旨归,二者对世界的观察都以海洋书写的形式表达出来,两部文本都贯穿着强烈的忧患意识。本文联系个体创作心理和时代背景,从忧患意识与海洋主题、民族精神与民族神话、科学话语与文学话语三方面来探讨这两部作品的异同。 关键词:《红色海洋》;《日本沉没》;宇宙观察者;海洋书写 近来中国的生态敌托邦创作中值得一提的是韩松。韩松虽生长于山城重庆,但丰富的科幻想象力使得他的作品中毫无盆地意识的影子,题材突破了现实地域的局限,更关注自然进化中人类整体的精神退化及环境灾难;而日本科幻“御三家”之一的小松左京也在对未来日本的自然环境、政治体制、经济及文化背景的整体批判性想象中消解了狭隘的岛国意识,展开了史诗般的宏阔画面。韩松本人说过,“小松左京深深影响了我的创作,我的《地铁》、《红色海洋》等,都有《日本沉没》的影子。我尤其感怀于他的警世意识,他所抒发的关于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感和抗争精神”。他所提到的宇宙思维其实是两位作家共同的感悟世界和反思自身的方式,它是一种深沉的忧患意识,也蕴藏着突破自身局限,向不可知世界探索的内在动力。在《红色海洋》(2004年)、《日本沉没》(1973年)这两部小说中,宇宙思维都以海洋为背景表达出来,作者从个体的忧患感出发,融合科学话语和文学话语,试图复兴民族神话与民族精神,在对未来的黑暗想象中又透出抗争的潜能。两部作品具有相似的背景和旨归,却又意趣迥异。本文联系个体创作心理和时代背景,从忧患意识与海洋主题、民族精神与民族神话、科学话语与文学话语三方面来探讨这两部作品的异同。 一 忧患意识与海洋主题 纵观韩松的作品,忧患意识贯穿始终,不管是《2066之西行漫记》,还是《红色海洋》《地铁》等,这种忧患感与个性化的历史表达铸合成了他的敌托邦小说,《红色海洋》为其中代表作。吴岩曾评论道:“在分为四部的这本小说中,所描述的有关东西方关系、有关人与自然、有关我们的民族和个体生存的严峻主题,已经大大地超出了当代主流文学的创作视野……不仅达到了当代中国科幻小说的创作高峰,而且也达到了主流文学创作的高峰。”他的作品向来以尖锐深刻为其标志,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敌托邦色彩,这与作家创作意图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从他早期作品的叛逆性即可看出端倪。“思维新颖睿智,反常规,写出来的文章色彩阴暗、悲观、凄凉、诡异。”而对于科幻文学的特质,他认为“它(科幻)很直接而真实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命题和困惑。科幻不是不着边际的幻想,也不是简单的科普,在新世纪,科幻更多地关照了人们在科技时代感受到的荒谬和失落”。 他的小说印证着他的创作意图——对“未来的历史”的预警。单一个体在社会的复杂漩涡中纠合起伏,形成一段段明暗交加的弧光。《红色海洋》中,面对海洋关闭、生灵灭绝这个无法躲避的命运,先觉者对现实的抗争,对过去的困惑,对未来的迷茫,使得未来书写与历史书写奇异地融为一体。因而与其说这部小说是科幻敌托邦,还不如说是历史敌托邦。 《红色海洋》小说总共分为四部分,这四部分间结构较为自由,可以作为单独的篇章来阅读,也可以连成整体来分析,故事围绕海洋与人类历史展开。海洋不再是被动的客体,而是决定着人类命运的女性主体,她即将永远关闭,这种忧患意识始终萦绕在第一人称叙事者的头脑中,构成小说的独特氛围。韩松在这部小说里以第一人称叙事呈现了忧患中的困惑与叙事者注定失败的抗争,整部作品重点在第一部分,占了近一半的篇幅。文本以第一人称回顾性视角开篇,从第一章我们的现在讲起,讲到我们的过去,我们过去的过去,和我们的未来。时空框架彻底被陌生化、奇幻化,不是近未来,而是遥远的过去和未来,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海洋成为人类的主要生存环境,人类也变形为带鳍带光的海洋哺乳生物,这本身就是一个生态灾难的寓言。文本从一个觉醒个体的视角,来观察群体的境遇,探问他们的过去,忧虑于不可知的未来。这一个体以先知的身份,统领着部落走向兴盛,又在复杂的权力斗争、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终至灭亡。而寻根探源,自然环境的毁灭是他们的先祖自为的恶果,核辐射改变了整个海洋的颜色与形态,人类为了适应环境,自己也进化(不如说退化)为水中生物。文本第一章就将读者带进生态灾难后的异世界中。四个章节,每一章跨越悠长的时间,一代人的一生、甚至几代人、不同朝代人的一生就这样消融在故事时间里。第一章尤为诡异,故事空间不是在陆地,而是在深海,况且这海非碧海,而是红得怪异、热得滚烫的深海,人也不是无毛两足的陆地生物,而是带鳍带光的海洋哺乳生物。对人类的这种描写,正符合英国作家、评论家埃德蒙·克里斯平对科幻文学的观点:科幻小说对人类的基本估价是,他们只是各种不同的动物中的一个族群,和其他动物共同生活在这颗行星上。人类的智力优势不复存在,只留下了简单的语言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