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概述总结宋明功利主义的特征.doc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概述总结宋明功利主义的特征

试概述总结宋明功利主义的特征 :功利主义 概述 特征 宋明 功利主义是什么意思 直觉功利主义 宋明理学的缺陷 篇一:必修三历史总结 文化生活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⑴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①道教的兴起与佛教的传播,儒学受到冲击;②唐后期及北宋进行 复兴儒学运动;③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比较尖锐;④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学术活 跃。 ⑴历史背景(明朝) ①封建社会衰落,社会矛盾进一步尖锐。②程朱理学官方化和成为科举教材以后,功利逐渐 掩盖了学术应有的探究精神。③佛教(特别是禅宗)思想的影响。 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2、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明末清初思想的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反封建专制:李贽大胆挑战宋明理学,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至论”;三大思想家都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德而闻名;(2)反对浮夸空谈的风气,讲求经世致用的功利主义。顾炎武、黄宗羲都是经世致用的倡导者和推动者。(3)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李贽提出“童心说”;黄宗羲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并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顾炎武提出“众治”的主张;王夫之提出“循天下之公”。(4)指出“工商皆本”,反映出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一、四大发明及 (一)造纸术: ②西汉:可能发明书写用纸;③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新的书写材料——蔡侯纸;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1.方向测定技术的进步: ① 战国——司南② 北宋——指南针发明,并用于航海。 2.指南针的传播: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人阿拉伯,然后再传人欧洲。 3.指南针技术的应用和意义(1)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2)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①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运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②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来自:www.XIelw.Com 写 论文网:试概述总结宋明功利主义的特征)术保证。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火药的应用(1)唐末,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2)宋元时期广泛应用。 2.影响:⑴改变人类作战的方式: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⑵不仅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而且成了西欧资产阶级开拓殖民地的有力武器,同时也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四)印刷术的进步 1.印刷术的进步:⑴隋唐:雕版印刷术的发明⑵北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泥活字)。活字印刷术意义:节省了雕版的费用,提高了印刷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 2.印刷术对欧洲产生的影响(1)推动了印刷术的进步:14世纪末欧洲出现了木版雕印的印刷品;1450年前后德国出现了受中国活字印刷术影响而制成的金属活字,用以印刷书籍。 (2)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拓展:⑴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 提示: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传统、思想、对外和民族交流、科学家个人角度去分析。 ①源泉:我国古代人民积累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成为了古代科技发展的源泉。②政治:中央集权制度为科技稳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③经济: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为科技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④政策: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也给予一定的关注。⑤教育: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⑥对外交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发展也使中国古代科技能吸收其他国家地区人民的智慧,得以进一步发展。⑦中国古代科学家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 ⑵明清时期科技衰落的原因 ①经济:自然经济的束缚。②政治:重农抑商政策的阻碍。③思想文化:文化专制的禁锢。(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④对外:“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总之,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 ⑶书法五种字体的特点 3.中国画的起源、演变及特点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考点一新思想的萌发 【考点梳理】 一、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二、魏源 《海国图志》 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思想)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清政府内部产生了洋务派。 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2.核心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简称“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3.主要活动:洋务运动。 4.结果: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5.作用: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近代工业兴起;②兴办的新式学堂为西学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也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起了促进作用;③洋务运动

文档评论(0)

1045141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