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词语〔熟语〕的识记、理解及正确使用.3.ppt

专题四词语〔熟语〕的识记、理解及正确使用.3.ppt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四词语〔熟语〕的识记、理解及正确使用.3

共 71 页 笑对高考 第三关:技巧关 技 巧 精 点 一?备考指导 抓好积累 1.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平时要在阅读中注意积累词汇,注意词汇使用的语境,体会词语的含义?用法及表达作用,掌握其规范用法?有时,即使是名家的文章作品也可能会有词语使用不规范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不要盲从,要有分辨能力? 2.集中突击,归类复习,重质重量?在高三复习阶段应该用一定的时间对熟语做集中复习,强化记忆?应当借助一些资料突击复习,仔细分辨,保证效果?归类复习可以按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归类复习,还可以按熟语使用中的误因归类复习,比如按望文生义?色彩不清?对象不分?范围不当?特定对象?语义重复等方面归类积累,各个击破? 3.准备错题本对学习中高频出错的熟语要多记录,经常翻看,细加揣摩,增强积累的自觉性,养成积累的好习惯,并要使积累归于准确明晰? 4.手中应有《成语词典》一类的工具书,随时翻查记诵?比如要求自己每天记三条熟语,整个高三下来就可掌握一千多条熟语?熟语的积累有些枯燥,要持之以恒,要善于苦中寻乐?只要是有心人,自然会收益多多? 二?成语辨析常用方法 1.坚持以“古”训古 成语中的多数出于古代典籍,有它的本来含义,不要只用今天的某些词义来推断它,否则,必然造成使用错误?如有同学看到“求全责备”的“责备”,就以为是现代汉语中“批评指责”的意思,这就大错特错了? 2.注意追根求源 有些同学一见到某个成语,就望文生义,而不去深究它的本来意思,因而对有些成语造成错解错用?比如:一见到“不刊之论”,就认为指水平低而不能刊登;一看到“万人空巷”就认为人们都在家里,不出家门? 3.重视语言环境 本着“词不离句”的原则,在考试中应着重结合语境来分析熟语,既考虑熟语的基本义,也结合上下文考虑其感情色彩?范围大小?词义轻重?词义侧重和它与上下文的搭配?对生僻成语,更要慎重考虑? 4.理解关键词素的含义 比如“文不加点”一词,其中“加点”不是指“加标点”,而是指“涂上一点,表示删去”,如果不理解它,就可能把意思理解成“写文章不加标点”,而实际上它的意思是“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5.适量练习,适应各种命题形式 在丰富词汇,把握好词语使用对象?范围之后,可以适量地做些练习,不要求多,不做偏题怪题,不做有争议的题,对于一些较为新颖的命题需要加以注意,因为高考是在不断地求变,当然这种变是“稳中求变”,不会是大变? 6.调动储存 许多学生对成语相关知识积累不少,但做起题来仍感困难?这里提供两种方法: (1)用文言文知识理解成语?如理解成语“屡试不爽”,关键在“爽”字的字义为“差错”,若按现代汉语理解为“爽快”,整个成语就会变成“多次试过,都不高兴”,这就正中了命题人的“圈套”?充分调动文言文知识理解成语,那么望文生义的错误完全可以避免? (2)用易混的成语比较成语?例如一个句子中考“不以为意”,你可能无法判断使用是否正确,但你若把形近的成语“不以为然”拿来比较,就会茅塞顿开?有道是“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 误 点 精 剖 考例1(2009·安徽高考,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李娟?楚金玲等5人在这次全国选拔中脱颖而出,以主攻手人选的身份进入中国排协公布的新一届国家女排20人大名单? B.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C.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 D.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冲击,曾经富庶的大西洋某岛国如今经济状况已如履薄冰,濒临“国家破产”的边缘? [考场错解] D [错因分析] 高考成语命题多从六个方面设置: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搭配不当?自相矛盾?重复累赘?对“如履薄冰”,学生容易望文生义,理解为“像踩在薄冰上一样,比喻十分危险”? [答案] A [解题秘方] A项,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用在此处符合语境;B项,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用在此处,使用对象?意思?色彩均不当;C项,耳提面命:意思是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他的耳朵叮嘱,形容恳切地教导?用在此处,意思?色彩均不当;D项,如履薄冰:履,踩,踏?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做事非常谨慎?用在此处,与全句意思无关系? 考例2(2009·江西高考,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有人把那些只知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迷”“书呆子”? B.这位先生关于近代欧洲文化的大作,几乎每一页都会有文字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以至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