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解诗..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诗解诗.

已发表于2013年10期《语文教学与研究》 以诗解诗,其妙无穷 ——诗歌单元教学一得 兰州市第四十九中学 语文组 韩林孝 诗歌教学常常是教师教学中难啃的硬骨头。因为诗歌化的语言更需要思维发散,广泛的知识积累,尤其是古典诗歌由于诗作者生活的时代、环境大大不同于我们的现实生活,更加在师生的教与学中产生了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造成了诗不能解,意不能会,情不能通,境不能遇。鉴于此,许多教师都从不同方面寻找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各有所得。而“以诗解诗”就本人教学体验而言,确有独到之处。“诗是不能翻译的。”很有一定道理。诗歌语言含蓄凝练,意味隽永,又常“言近而旨远”或“言在此而意在彼”。古典诗歌教学中过多地理性分析往往吃力不讨好,试图用一对一的散文化解析它充满灵性的诗句,反而失去了诗的神韵。 怎样“以诗解诗”,既能保持诗歌的神韵,又避免诗歌艺术特点的“架空分析”呢?“字词互训”便是很好的启示。用此法可让学生很好的体会诗人的感情,感受诗歌的艺术形象,体味诗美,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美妙的诗歌艺术境界,而且还可以潜移默化的使学生受到古典文化熏陶,同时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古典诗词中的名言警句,可谓一举多得。 一、比较阅读,把握诗人独特的人生感悟。 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曹操的四言乐府诗《观沧海》。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他的这首词表现了伟大的政治家、诗人和革命家的博大胸襟,伟大的政治抱负和气魄,因此,他歌颂了“如此多娇”的祖国河山,也历评了封建帝王的功与过,而后,发出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慷慨之词,显示了一代伟人的博大胸襟,气吞河山之势。而曹操则作为封建帝王,在《观沧海》中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伟大政治抱负,具有很强的哲理性。这两位都具有诗人的浪漫,都展开了诗人想象的翅膀,向我们展示了他们意念的空间,这两幅图画是美的。但是,从他们的身份,从政治的高度来讲,毛泽东代表着我们的无产阶级,是为人民服务,所以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而曹操则为封建帝王,他的诗歌,在伟大的政治抱负中,仍脱离不了狭隘的个人私念。但同时,两人的诗歌风格却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采用写景,写现实,展开想象,抒发情怀。既有动景,又有静景,既有实写,又虚写,各自抒情咏志,实是各领风骚,同具千秋。 二、互相生发,拓宽诗词意境的时空天地。 中国古诗词中的意象,许多经诗人感情的长期熔炼而投射着独特的意绪情调,可以说经过人类文化历史性的积淀,每一个意象就是一个定位世界。学生囿于知识面狭窄,往往不能正确理解其中的深厚内涵,适当的引用同一意象的诗词名句,有助于加深理解,扩大知识面,有利于立体的多媒体、多频道的接受。鉴赏辛弃疾的《西江月》,此词是写江南山村夏夜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以及“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些意象,都是名词、动词勾画出来的。为了破译这些意象,我引用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诗句,好似电影中蒙太奇镜头,一个个立体的图画现于眼前,这都是意象勾连,借景会意,以此用“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句反向理解鸣蝉。鸣蝉鹊惊都可以在破译其它诗句中得以理解,成为特定季节中的特定意象。 三、前联后想,让学生正确把握诗人心路历程,理解诗歌情调。 李清照,这位婉约派代表词人,其诗歌风格前后大不一样,这无疑是与她生活道路紧紧相关的。词人前期生活于太平安定的环境中,因此,小令《如梦令》中表现的是“沉醉不知归路”那种自由恬静,美好的生活画面。她和丫环“争渡,争渡”,那种无拘无束地生活令人陶醉。而后金兵南下入侵,国破家亡,丈夫赵明诚去世,此后的李清照,词的风格大变,《声声慢》中写道“凄凄惨惨戚戚”。那个中滋味,只有品味了。词人将国仇家恨借助于叠词大力渲染,只要多吟诵几遍,令人潸然泪下。词人李清照的悲惨遭遇也就不言而喻,那么,《如梦令》中的自然之趣更令人神往。 四、指点迷津,传授读诗方法。 教学生读诗,要挖掘意象外之象,看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就须想到“红杏枝头春意闹”。读诗要积累生活,就化用苏轼“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指导欣赏诗词的“空白”艺术,就引“此时无声胜有声”,告诫无言之处有深意,不可大而化之。 当然,以诗解诗,必须遵循“有关”、“有用”、“有度”、“有名”的原则,不能为引用而引用,更不能卖弄,所引诗句必须与解诗课文有密切联系,不可吹毛求疵;对诗歌有帮助,要浅显易懂,而且是名句,严防越解越繁,喧宾夺主,画蛇添足,而如果做到“锦上添花”或者“画龙点睛”,则以诗解诗,实乃奇妙无穷。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