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6-PD 广东药学院儿科学教研室 黄云燕 概 述 又称为蚕豆病,是一种遗传性溶血性疾病。 本病分布遍及世界各地。 各地区、各民族间发病率差异很大,高发区为中西部非洲,中东和东南亚。 我国主要见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北方地区少见。 病 因 本病为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 (男性杂合子、女性纯合子和部分女性杂合子) X染色体随机灭活的假说 G-6-PD基因位于Xq28,已发现122个以上的变异型,其中20多种能引起溶血。 我国已发现的变异型即有17种,如香港型、台湾型、广州型及广东客家型等。 G6PD的三维结构 根据酶活性的不同及临床表现分类 发病机理 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核蛋白体等细胞器,不能进行核酸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也不能进行有氧氧化利用脂肪酸。血糖是其唯一的能源。 红细胞摄取葡萄糖属易化扩散,不依赖胰岛素。 发病机理 成熟红细胞的代谢通路: 1)葡萄糖酵解 2)磷酸戊糖旁路 3)2、3一二磷酸甘油酸支路 发病机理 G-6-PD是磷酸戊糖旁路代谢过程中必需的脱氢酶。反应过程中的H﹢使辅酶Ⅱ(NADP)还原成还原型辅酶Ⅱ(NADPH)。 红细胞摄取的葡萄糖10%通过这条途径获取NADPH,使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转换成还原型谷胱甘肽GSH。 发病机理 发病机理 GSH的主要作用 1、体内重要的抗氧化剂:保护红细胞内含-SH基的血红蛋白或酶蛋白,以及红细胞膜蛋白的完整性;维持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避免过氧化氢对-SH基物质的氧化。 2 与过氧化氢酶共同作用,使H2O2还原成H2O。 发病机理 G-6-PD缺乏,NADPH生成不足,GSH减少,H2O2增加。 当受到氧化性物质作用时,Hb易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Hb变性沉淀,形成不溶性的变性珠蛋白小体沉积于红细胞膜上;同时红细胞内含-SH的膜蛋白和酶蛋白发生变化,膜的性能改变,最终红细胞出现严重损伤和溶血。 发病机理 诱发溶血的因素: 服用氧化性药物 蚕豆(但有些G-6-PD缺乏者在进食蚕豆后并不发病,可能与G-6-PD变异类型有关,也可能存在其它的因素) 蚕 豆 发病机理 多数G-6-PD造成的溶血呈自限性。 原因: 1)新生红细胞G-6-PD活性较高,对氧化性物质有较强的“抵抗性”; 2)溶血后骨髓代偿造血产生大量的新生红细胞,衰老红细胞已被破坏,故溶血终止。 临床表现 一、急性溶血性贫血 常见的触发因素分三类: 1)药物(20种):抗疟类、磺胺类、枫类、解热镇痛类、其它如樟脑(萘)、美兰、川连、珍珠粉等 2)蚕豆或蚕豆制品 3)感染:细菌、病毒的过氧化物触发 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 全身症状:疲乏、嗜睡、厌食、呕吐等; 贫血表现:苍白、头晕、耳鸣、心动过速等 急性血管内溶血的表现:黄疸、血红蛋白尿、少尿、酸中毒、急性肾功能不全、溶血危象等。 临床表现 二、新生儿黄疸:G-6-PD缺乏是常见原因 诱因:感染、病理产、缺氧、穿用樟脑处理过的衣物、乳母服用氧化性药物或蚕豆等。 发病:多见于生后2-3天,晚于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 临床表现 三、先天性非球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 1、少见,散发,均为男性; 2、无诱因时出现慢性溶血,婴儿期发病; 3、贫血、黄疸、脾大; 4、血管外溶血,无血红蛋白尿 实验室检查 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检查的目的有3个: 1、肯定溶血证据 2、确定主要溶血部位 3、寻找溶血原因 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检查步骤(肯定溶血证据) 实验室检查 一、红细胞G-6-PD缺乏的半定量测定 1、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2、荧光斑点试验 3、硝基四氮唑蓝(NBT)纸片法 实验室检查 1、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正常还原率75%中间型74%-31%,显著缺乏<30%。 敏感性较高,但有时会有假阳性。 实验室检查 2、荧光斑点实验(特异性高) 原理:NADPH在波长340nm的紫外光激发下可见荧光,缺乏G-6-PD的细胞因NADPH减少,荧光减弱或不发光。 正常10min内出现荧光,中间型10-30min出现荧光,严重缺乏30min无荧光。 实验室检查 3、硝基四氮唑蓝(NBT)纸片法 NBT作为细胞内产生的NADPH的显色指示剂。正常滤纸片呈蓝色,中间型呈淡蓝色,显著缺乏呈红色。 实验室检查 二、红细胞G-6-PD活性测定(定量) 1、测定红细胞内存在6-磷酸葡萄糖时,NADP转化的NADPH量以反映G-6-PD活性。 2、近年采用G-6-PD/6-PGD比值测定,较为准确,适用于杂合子的检出。 实验室检查 三、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 1、原理:血红蛋白分子中,珠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儿科学教学课件-21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ppt
- 儿科学教学课件-22小儿血液系统特点与贫血.ppt
- 儿科学教学课件-24地中海贫血.ppt
- 儿科学教学课件-25肾小球疾病-肾炎.ppt
- 儿科学教学课件-26肾病综合征.ppt
- 儿科学教学课件-27(康老师)肾病综合征.ppt
- 儿科学教学课件-28风湿性疾病概述与风湿热.ppt
- 儿科学教学课件-31麻疹.ppt
- 儿科学教学课件-32水痘.ppt
- 儿科学教学课件-34流行性腮腺炎.ppt
- “女性是一种处境”对话汉英模拟交传实践报告:汉语流水句的应对策略.pdf
- PLAG1上调Wnt_β-catenin信号在促进结直肠癌进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pdf
- 黄曲霉毒素B1和土臭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的建立.pdf
- Pv-aCO2_Ca-vO2联合生物指标对成人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pdf
- α-突触核蛋白对果蝇睡眠和节律的影响及机制研究.pdf
- 基于天青B的聚合物染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pdf
- 三叶因子3(TFF3)在预测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应用.pdf
- 基于临床数据分析探讨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研究.pdf
- 自体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预后分析.pdf
- 色原酮类化合物升麻素抗过敏作用及机制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