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己和人 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推己和人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中“个人生活中的道德”第三方面是进行“与人为善,为人正直的教育”。根据要求,本册安排了四课,即“推己及人”、“助人为乐”、“待人宽厚”、“为人正直”。 从小培养善良的品质很重要,为人善良,有同情心这一传统美德在今天的新形势下应该得到发扬光大。善良是核心,同情心是一种善良的心理表现,有了善良之心、同情之心,才能做到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做到推己及人。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着重让学生去领悟以下两点:: 一是推己及人要有善良之心,同情之心。 二是推己及人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生活中要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学情分析〕 “推己及人”,就是设身处地为人着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比较多,在家里大部分情况都是别人想着他,造成情感体验上比较自私。在与人交往时,常常是强调“我的要求”、“我的感受”而不去体会他人的感受和要求。因此有必要引导他们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会他人的感受。 〔设计思路〕 一、回归于学生的生活实际。 二、关注学生的道德情感的内化,从而形成正确的行为导向。 〔活动目标〕 认知: 1、 知道并记住有关善良、有同情心的一些名言。 2、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人与人之间要善良,要有同情心,要学会推己及人,不能只顾自己。 行为: 1、 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自己不愿做的事不施加于人。 2、 不做只图自己快乐,给别人带来痛苦的事。 3、 同情他人的不幸,尽力帮助别人解除困难和痛苦。 〔重难点〕 学会“推己及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并落实到行动上。有一颗善良的心。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当记者随机采访孩子) 师:我们在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比如:被同学叫外号,被人欺负,受到同学的轻视,被人嘲笑、被同学捉弄……在我们同学中间有没有发生过类似事件? 生:………… 师:(随机采访1)我来采访一位同学:有些同学经常喜欢给同学取外号,对此你怎么看? 师:你认为这个被取外号的同学他会开心吗? 生………… (随机采访2)在生活中,你得到过同学的帮助吗? 是什么帮助?你的心情如何? (随机采访3)(一个比较调皮的男生)来,我们来个实话实说,搞过恶作剧吗? (通过与孩子的交流,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推己及人 “推己及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概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于《论语》。孔子的弟子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回答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几千年来,“推己及人”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炎黄子孙优秀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习课文,自得自悟。 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自学。 如: “推已及人”是什么意思?课文给我们讲的第一个故事是什么?哪个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2、学生交流: 比如:引导学生谈谈课文哪个地方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时,自己会怎么想的? (在这环节中,师应参加学生的交流,并及时给予评价。如“你真是个善良的孩子,我替那老母亲谢谢你”。 或 “ 这就是同情心,能为别人着想” “‘推已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是善良之心,同情之心”。等等。) (三)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1、出示(图一) 冷漠图片内容:在行驶的公交车上,没人为抱小孩的妇人让座,都把头转向窗外。) 引导学生观察图。 如: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揣度一下乘客的心理吗,他们为什么不让座?如果你是这个抱孩子的人,你会怎么想? 思考:如果你在车上,你会怎样做?为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 小结:古人言 “勿以善小而不为”。让个座也许对我们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却足于温暖他人的心。在生活中,如果我们能经常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还可以减少很多矛盾呢。 2、 出示(录像:借擦子) 录像的大意是:在一场考试中,同学A想向同桌借擦子,却遭到拒绝,心里百思不得其解。 让大家说说,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有什么建议要给这两位同学吗? (同桌讨论,交流) 得出结论:生活中应该“将心比心”为别人着想呀。 3、 出示(录像:玻璃破了) 录像大意是:两位同学在打球的过程中,球砸破了窗玻璃,这一幕让班长看到了。两位同学央求班长不要告诉老师,这让班长左右为难。 (通过这生活中真实的一幕,让学生讨论如何才处理这件事,才是最圆满的。) 4、生活中还有哪些事需要我们“推己及人”? (学生举例) (课件随机出示) 小结:生活小事,但却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人格。懂得“推己及人”的人,才会得到大家的尊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善待别人等于善待自己”。 三、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1、(课件出示)伴随着舒缓的音乐,老师深情地解说: 现在,我们衣食无忧,能够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