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级上册7单知识梳理.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9年级上册7单知识梳理

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文言文复习资料 25、《论语》十则 一、作家作品 1、关于作者: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其思想核心是“仁”。 2、关于《论语》:《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是孔子与其弟子讲学,从容答对的记录,所答只表见解,不述论据,又少阐释。因而言简意深,皆是充满睿智的经验和真知灼见。《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3.背景链接:《论语》中的这十则是儒家的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 二、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3):讲做人的道德修养。 第1则剖析:此则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的话,说他每天要从三个方面来反省检查自己。 第2则剖析:此则是孔子要求人们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 第3则剖析:儒家提倡的恕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二部分(4~8):讲人要有追求、有抱负,对财富要取之有道,要重实践,能成人之美。 第4则剖析:此则指出做人应该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第5则剖析:孔子是赞成人们追求“富与贵”的,但是要“从其道得之”。 第6则剖析:此则表述了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先行而后言。 第7则剖析:孔子主张“成人之美”。 第8则剖析;孔子认为通过修养仁德来得到官职,即使是低微的小官,也应当尽职尽责去做好;如果不能做官,就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 第三部分(9、10):讲人要有艺术修养,要亲近自然,锻炼身体。 第9则剖析:此则表述了孔子听了美好音乐的感受。 第10则剖析:此则通过孔子对点的赞许,来提倡人的自然常态,人要和大自然亲近,锻炼身体,享用自然之乐。 三、写作方法 1.每则相对独立,不能连贯成篇。 《论语》记录的都是一些精要的话,语言精炼,立意深刻,不少成了格言警句,流传至今,有的闪现着思想的光辉,在今天仍有很强的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格式上体现了语录体的特点。 2.深刻的主题,简洁精炼的语言。 四、成语: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成人之美。 26、?鱼我所欲也 一、作家作品 1、关于作者: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2、关于《孟子》:《孟子》长于言辞,善于用比喻说理,其文势磅礴,论证严密,富于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后世散文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孟子》一书记录了孟子及部分弟子的言论和活动,是儒家的经典。也是先秦优秀的散文作品,现存七篇,每篇以开头的两三个字为名。宋朝朱熹把《孟子》《论语》《大学》和《中庸》合称为《四书》。 二、课文解读 1、“舍生取义”为全文中心论点。文章用鱼、熊掌等比喻提出中心论点,由“有甚于生”、“有甚于死”引出“不为苟得”“不避祸患”来,这是正面论述;由“莫甚于生”、“莫甚于死”,引出“何不为也”这是从反面论述。结论:世上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有比死亡更让人厌恶的东西。 2、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提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并说明“义的美德是人所固有的”。 第二部分(2、3):举例论证不能“见利忘义”,否则就是失掉了人固有的“羞恶之心”。 三、写作方法 1.逻辑严密,具有雄辩力量。例如文章的第一部分,开头以“舍鱼而取熊掌”为喻,提出“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然后先从正面说明,因为有比生更可贵的东西,有比死更可恶的东西,所以要舍生取义;接着用假设推理和事实证明,“义”比求生恶死更重要,所以应该舍生取义;最后归结到人本来都有“舍生取义”的美德,不应丧失。一层紧扣一层,严密无间,两大部分之间也是如此,在第一部分推理的基础上, 第二部分用事例进一步论证“义”重于生死,“义”重于利;并批判了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行为;最后着重指出这种行为就是失掉了原来固有的“羞恶之心”。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补充和深入,前后相贯,密切呼应。 2.善用比喻和举例论证的手法,颇富说服力。 文章一开始便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自然引出文章的题旨:“舍生取义”,这种以一般的生活经验作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能把抽象而深刻的道理说得十分浅显明白,又十分形象生动,引人人胜。文中还以行人不受“呼尔”之食和乞人不受“蹴尔”之食为例,更加深入地论述了“舍生取义”是人共有的本心,使文章的题旨不断深化。 3.正反论证,层次清晰。 文章的第一段在论述“生死”问题与“义”发生矛盾,应该舍生取义时,就先从正面论述了义重于生的道理,又从反面论述了不义重于死的道理,从而深刻地阐明了舍生取义是人之本性的道理。又如,作者在第二段以乞人不受不义之食为例,从正面论证了舍生取义是人之共性;又以“万钟”虽好也不能接受为例,从反面论证了舍生取利是丧失本心。论证极为严密,说理极为深刻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