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hyjy0901古代汉语串讲1.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gdhyjy0901古代汉语串讲1

第九課 動詞、形容詞、名詞  本課非常重要,考試占分較多。   一、動詞   動詞是表示動作行爲、心理活動等的詞。   (一)動賓關係   動賓關係指動詞和賓語的關係。在古代漢語中,動詞和賓語的語義關係比較複雜。有些和現代漢語相同,如受動關係;有些則比較特殊,如使動關係、爲動關係等。   1.受動關係   受動關係是指謂語所表示的動作行爲,由主語所表示的人和物發出,而賓語則是動作行爲的承受者。這是和現代漢語相同的。例如:   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鴻門宴》)   2.使動關係   使動關係是指謂語所表示的動作,不是由主語所表示的人和物發出,而是在主語影響下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物發出,具有“使(賓語)……”的含義。例如:   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左傳·隱公元年》)   故天下盡以扁鵲能生死人。(《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在古代漢語中,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都可以和賓語構成使動關係,但總體來説,不及物動詞的使動用法比較常見。例如:   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論語·先進》)   古代漢語中,及物動詞也可以和賓語構成使動關係,但在形式上與一般的受動關係沒有區別,不同的只在於意義。因此,及物動詞的使動用法需要我們在意義上加以辨別。例如:   (8)昔齊威王嘗爲仁義矣,率天下諸侯而韓周。(《戰國策·趙策》)   (9)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孟子·梁惠王上》)   例(8)句中的“朝”與“周”是受動關係,“周”是“朝”的對象;而例⑼中的“朝”與“秦楚”的關係則不同,“秦楚”不是“朝”的對象,而是“使楚來朝見”,在這裡,“朝”是使動用法。   (10)韓厥夢子與謂已曰:“旦辟左右。”故中御而從齊侯。(《左傳·成公二年》)   (11)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鴻門宴》)   例(10)中的“從”與“齊侯”是受動關係,“齊侯”是“從”的對象;而例⑾中的“從”與“百餘騎”則構成使動關係,表示“使百余騎跟從”,“從”是使動用法。   此外,有時在使動關係的動賓結構中,賓語省略。對於這樣的句子,理解和翻譯時要加以注意。例如:   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季氏將伐顓臾》)   宋師不整,可敗也。(《左傳·莊公十年》)   3.爲動關係   爲動關係是指謂語動詞所表示的動作是爲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發出的,動詞對賓語具有“爲(賓語)……”的含義。例如:   邴夏御齊侯,逢丑父爲右。(《左傳·成公二年》)   4.其他動賓關係   除上述三種情況,古代漢語中還存在着其他類型的動賓關係。例如:   四月秀葽,五月鳴蜩。   (二)雙賓語   古今都有雙賓語結構,但古代漢語更複雜一些。   雙賓語指一個謂語動詞後邊出現兩個賓語。其中離動詞近的叫近賓語,也叫間接賓語;離動詞遠的叫遠賓語,也叫直接賓語。一般情況下,間接賓語指人,直接賓語指物。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現代漢語中,能夠帶雙賓語的動詞往往具有“給予”“告知”“教示”等意義,如“送他一本書”“收了我二元錢”“告訴大家一件事”“教你一個好辦法”等。在古代漢語中,具有如上意義的動詞也能夠帶雙賓語。例如: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以上的雙賓語情況古今大體相同,比較容易理解。但是,古代漢語中,還有些能帶雙賓語的動詞,發展到現代漢語中已經不能帶雙賓語了。這樣的雙賓語是需要特別注意的。例如:   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左傳·襄公十四年》)   古代漢語中的“爲”可以帶雙賓語,這也是和現代漢語不同的。例如:   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爲之槨。(《論語·先進》)   在古代漢語中有些動詞用作使動時可以帶雙賓語。例如:   晉侯飮趙盾酒,伏甲將攻之。(《晉靈公不君》)      二、形容詞   形容詞是表示事物的性質和狀態的詞。古代漢語中,形容詞的語法功能是作謂語、定語和狀語,和現代漢語基本相同,但也有一些地方和現代漢語不同。   (一)形容詞用作動詞   1.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形容詞使動用法,是指形容詞用作動詞後,使賓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該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和狀態,具有“使(賓語)……”的含義。例如:   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觸龍説趙太后》)   2.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是指形容詞用作動詞後,主觀上認爲後面賓語具有形容詞的性質或狀態,具有“認爲(賓語)……”的含義。例如:   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願以異日。(《蘇秦以連橫説秦》)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在形式上基本相同,它們的區別在於意動用法表達的是“認爲賓語……”“把賓語當作……”,是主觀看法;而使動用法表達的則是“使賓語……”,是客觀的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