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年级〔下〕123单元
全册教材知识系统及结构分析: 青岛版实验教材四年级数学下册的主要内容有:用字母表示数; 乘法运算律; 角与三角形的认识;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观察物体;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统计。 本册总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数,会根据条件写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2、使学生理解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他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4、培养学生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5、学习统计,能制作简单的统计表。 6、使学生掌握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分析、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7、引导学生做好实践操作题。培养学生养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第二、四、五、六单元。 教学难点: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应用题。 素材解读 1、素材的选取 (1)母亲河----中华民族的象征 (2)地域的接近性---贴近学生的生活。 (3)现实性---数据真实 (4)唤起环保意识---生态环境恶化 2、情景串 普遍性:如2+3=3+2,这个等式表示加法交换律,但它只表示一个特例。如果用字母写成a+b=b+a,这个等式就具有普遍性,a与b可以表示任意数,再如偶数2、4、6、8……,无穷数列。怎样用字母表示所有的偶数呢?也就是说能不能写出偶数的通项公式呢?an=2n,是偶数的通项公式,其中n=1、2、3……掌握了偶数的表达式就等于掌握了偶数列,可以求任一个偶数。 简明性:如乘法分配律我们可以用语言叙述出来,两数的和乘一个数,可以用和里的每一个加数去乘这个数,在把所得的积加起来。那么,分配以后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不知道,也不够简练。如果表示为(a+b)c=ac+bc,则既简单又明确。 精确性:如求长方形面积的公式,我们可以写成,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一公式的含义是什么?从上面的公式不容易表示清楚、准确。实际上这一公式,应理解为长方形面积所含的面积单位数,等于与他相应长所含的单位数与乘宽所含的单位数得乘积。如表示为s=ab,s、a、b 都表示的是数,它们之间是数值关系,这样的表示就比较精确。 应用的广泛性: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渗透,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字母a、b、c表示任意的已知数,用x、y等表示任意的未知数,并且这些数都能参与运算,为学生以后学习恒等变换及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作铺垫。 (3)补充探索的例子,强化用字母表示数意义的教学。 由于教材受呈现方式的局限,在让学生体验用字母表示数意义时,教材只提供了一个例子。应该说要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意义,一个例子就显得很单薄。从不完全归纳法的角度来说,要说明一个问题,一个例子是不够的,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你的教学实际,为孩子多提供一些例子,比如人教版修订版教材在学习此部分内容时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例子:“弟弟今年a岁,姐姐比弟弟大3岁,姐姐今年几岁?”这是一个很传统、很典型的例子,因为年龄问题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熟悉的问题,这样的例子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体验起来就必然深刻和到位。 (4)以含有一个字母的式子为主,适当进行延伸。 比如:书的价钱是a元,钢笔比书少2元,文具盒比钢笔多5元,文具盒的价钱是多少元?列式a-2+5;如果是书的价钱是a元,钢笔比书少2元,文具盒钢笔多b元,文具盒的价钱是多少元?列式就是:a-2+b。不要小看这一改动,对大人来说没什么,可是对初学代数的孩子来说,其抽象性增加了,难度增大了。 2、规律的证明要先“猜想”后“验证”(小电脑例题二)。 (1)唤起已有经验。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猜的前提是经验。这就需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比如在学习加法交换律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3+4=4+3及用字母表示数,有了这些已有经验,学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律就会水到渠成,所以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总结、去表示、不要直接出示字母式子,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对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好在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接触过反映加法运算律的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乘法的可结合性和可交换性已经有过初步感知,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最早渗透加法交换律的在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10以内的加减法,信息窗2第一个红点,每人一个火腿肠,需要几根?学生在个性化解决问题的时候,有的列式是3+4=7,有的是4+3=7,我发现3加4和4加3得数一样。)那么,既然学生已经有了这些感性的认识,那么,我们的教学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引导学生把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上。换句话说,规律的归纳、总结、抽象和概括,则学习本部分知识的重点所在。 (2)引导掌握方法。 总结得出加法运算的规律固然是本节课的知识目标,但是让学生掌握“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