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党校暑期社会实践有感
党校暑期社会实践有感
刚刚度过的暑假与往常的假期相比最为别致,因为它充满了变数,且在带来身体疲劳的同时使得我的精神与思想发生一些闪光的升华,言之充实毫不为过。湖北炎热的七月里,我中途插队大别山支教团来到一个小乡村的小学校参与支教,实况着实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相仿;武汉的八月又见证了我为“加多宝·学子情”公益活动而兼职。本来我可以安逸的在家里办起一个补习班挣些钱,但如此便会错失如此珍贵的两次实践机会,参与的过程总是五味陈杂的,但回首时却总是满心自豪。这份实践感悟中,我将分两篇介绍在山村支教与兼职活动中的感受与思考。
支教篇·反哺山乡,播撒梦想
7月30日这一天,我中途插队进入了湖北小有名气的大别山支教团,准备在他们的第三届暑期支教剩余的12天里完成一次实践活动。大别山支教团已经有三年的发展历史,由本地大学生董世洁发起,以“反哺山乡,播撒梦想”为理念,旨在帮助山区学生打好初等教育的基础,帮助他们找到学习动机,树立远大志向;开阔视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能力,从一定程度上弥补大别山区农村教育的短板,努力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两轮的“支教周”中,我参与了包括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家访、社会调研、每日送学生回家、每周一乐、结营仪式等所有支教团活动,并临时经过编制加入支教团秘书部工作,每日记录会议内容,在支教最后还为支教团设计了第一份三折页宣传册。
进入支教团才知道许多事实与想象中的并不相同:曾经我以为,山村的孩子都如电视里希望工程的公益广告那样,睁着水汪汪的大眼睛对知识充满渴求,事实却是孩子顽劣难以管教,对于学习的热情远没有那样旺盛;曾经我以为,支教就是把最先进的知识教给他们,好让他们了解大山以外的世界,事实却是他们对此毫无概念,了解也无用武之地。但是,支教团的生活告诉我:支教是一件需要因地制宜的事情,只有探索出最符合本地孩子的教育方法,才能让他们最大程度的有所收获。
支教的工作远远不止“教”这一个字,每个志愿者有能力照料学生的前提是能够照顾好自己。支教团这个大家庭也有一日三餐需要解决,每天轮流值日的后勤小队早起晚睡,柴火灶前调味油盐酱醋;洗澡需要自己挑水;晚间办公也只有一盏蛾飞蝇绕的白炽灯。大别山支教团的支教还懂得因地制宜,决不让孩子在接触新鲜事物之后对当下的生活失望,野外写生让孩子发现家乡的美,社会调研提高孩子的环保意识,课堂教学也常从身边取例……
本届的支教活动在来自家长,媒体,领导等各界的关怀之下,最终于8月10日顺利结营。比起其他经过正规选拔进入支教团的志愿者,我做的还很不够,但我期待来年能够再次加入这个大家庭,为大别山红色老区的孩子带去些什么。12日的经历收获的比我想象的还要多:我在教学相长中理解教育的力量,以平等的姿态赢得孩子回馈的敬爱,与团友密切合作培养日益浓厚的战友情,在家访与接待各界人士时友善沟通,增强理解,在生火做饭,割草清洁时明白持家的艰难……总之,来自体力与精神的历练无处不在,绝对区别于任何一次流于形式的实践活动。希望这份从我的视角出发的实践报告能够成功展现出我们所做的,传递正能量,践行中国梦,能够为大别山支教团赢得更多关注与支持!
“反哺山乡,播撒梦想”,这句理念是伟大中国梦千千万万的分支之一,也是践行这一伟大梦想最淳朴的具体表现。在党中央倾力支持知识分子、民营企业家回馈家乡、回报祖国的当下,由本地大学生主力构建的大别山支教团能够回到家乡扶助孩子,造福生养自己的乡土,堪称当代青年的典范。再者,支教团的成员虽为青年,却摒弃一切浮躁气息,无论外界商企、媒体、领导带来多少荣誉和关注,我们都能平心静气踏踏实实的做好支教的点点滴滴,这一点以创团者董世洁和现任团长曹萍萍为例便可充分诠释,他们都仅仅比我大三四岁,却已经管理起如此庞大的团队,上达领导接待下至学生关怀,无微不至,思虑周全超乎同龄人想象,最难得的是当我们这辈都在苦心思忖走出穷困的大别山的时候,他们能心怀感恩反哺山乡,说起他们的综合能力我难望项背。
这次实践活动我因为深度参与而有所领悟,通过一次家访,我了解了许多农村现实,某些在让我无奈的同时也产生许多思考。农村子弟无论从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不及许多城市家庭,家长外出打工使得双亲教育缺失,孩子许多价值观难以得到健全发展;农村学校老师工资低待遇差,工作积极性不高,许多老师甚至连专业教师证书都没有,上级无压力下达,家长也不从老师那里期待多少,老师教学自然不上心。更重要的,家长对于孩子的学校教育也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农村的模式便是读出书来最好,读不出来也还有学艺打工娶妻生子的循环模式。
当然,我们志愿者会根据家访所发现的问题,在后续的教学中逐步提升农村孩子读书学习来改变命运的意识,告诉他们不读书可以但不可以停止学习的道理。此外,我们也会时刻注意避免将城乡差距挂在嘴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