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变电站通风系统设计及联动优化控制
变电站通风系统设计及联动控制优化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变电站通风系统的设计原则,对通风系统与消防、风阀以及SF6检测装置的联动控制进行优化设计,以实现变电站的智能化经济安全运行。
【关键词】变电站;通风;联动;优化
中图分类号:TU831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近年来,随着电气智能化系统的发展,智能化变电站的建设越来越多,传统的变电站通风系统的设计已不能满足整体智能化发展的需求,需要进行适当的优化设计来匹配智能化平台[1][2],真正的实现智能安全运行。
变电站通风系统设计
室内外设计参数
不同地区的室内外设计参数相差很大,因此室内外设计参数的选择对通风系统的设计计算至关重要。不同地区要以设计手册提供的参数为准。
室内夏季排风温度设计参数由设计规范如表1所示:
表1 变电站通风室内设计参数
房间名称室内排风温度主控室≤35℃油浸式主变压器室
油浸式主变压器室
其他设备房间
电缆隧道≤45℃且△t≤15℃
≤40 ℃
≤40℃
≤40℃且△t≤10℃
作者简介:肖艳紫 (1989-),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设备最优化运行
E-mail: xiaoyanzipurry@163.com,电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硚口路129号武汉华源电力设计院(430000)
换气次数选择
根据《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技术规程》规定,可知各设备房间的换气次数如表2所示:
表2 变电站各房间换气次数
序号房间名称换气次数(次/h)备注进气排气1主控室 4 6事故排风12次/h2
3
4
5
6电容器室
10KV配电室
GIS室
电缆夹层
主变 4
6
--
-- 6
8
6
6---
事故排风12次/h
事故排风12次/h
事故排风12次/h根据变压器发热量计算正常通风设计
根据规范要求,消除建筑物余热、余湿的通风设计,应优先利用自然通风。当自然进风不能满足室内卫生条件、生产工艺要求或在技术经济上不合理时,宜设置机械送风系统。
当采用全面排风消除余热余湿或其他有害气体时,应分别从建筑物内温度最高、含湿量或有害物质浓度最大的区域排风。全面排风量的分配应符合下列要求[3]:
a.当放散气体的密度比室内气体轻,或虽比室内空气重但建筑物内放散的显热全年均能形成稳定的上升气流时,宜从房间上部区域排出;吸风口上缘至顶棚平面或屋顶的距离不大于0.4m;
b. 当放散气体的密度比空气重,建筑内放散的显热不足以形成稳定的上升气流而沉积在下部区域时,宜从下部区域排出总排风量的2/3,上部区域排出总排风量的1/3,且不小于每小时1次换气;位于房间下部区域的吸风口,其下缘至地板间距不大于0.3m。
各电气设备房间均独立为1个进排风系统,具体设计如下:
主变压器室:根据变压器的发热量计算进排风量,在底部通过消声百叶窗机械进风,屋顶布置低噪声排风机机械排风,排风口设消音百叶[4]。
10KV配电室:根据建筑面积及室内布置采用自然进风或机械进风,并在顶部设低噪声轴流风机机械排风,排风兼事故排烟。排风量应取下述两项的最大值:换气次数不小于10次/h,排出室内全部设备余热所需的排风量。
GIS室:设计采用自然进风,底部和上部分别设置低噪声轴流风机机械辅助排风,并在GIS室入口处设置SF6气体检测装置。
电容器室:根据建筑面积及室内布置采用自然进风或机械进风,并在顶部设置低噪声防爆型轴流风机机械排风并兼作事故排风机。
主控室:自然进排风,并设有事故排风机。
电缆夹层:宜采用自然通风,当自然通风不足以排除室内余热或电缆夹层消防采用气体灭火时,可采用机械排风,排风量换气次数不少于6次/h计算。当采用气体灭火时,电缆夹层的百叶窗应具有电动关闭的功能。
防排烟设计
可能突然放散大量有害气体或有爆炸危险气体的建筑物,应设置事故通风装置。事故通风量,宜根据工艺设计要求通过计算确定,但换气次数不应小于12次/h。事故排风的吸风口,应设在有害气体或爆炸危险性物质放散量可能最大或积聚最多的地点。对事故排风的死角处,应采取导流措施。事故排风的排风口不应设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排风口与机械送风系统的进风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m,当水平距离不足20m时,排风口必须高出进风口,并不得小于6m;排风口不得朝向室外空气动力阴影区或正压区。事故通风的通风机,应分别在室内外便于操作的地点设置电气开关。
各房间均独立为一个排烟系统。排烟风机及柔性街头应保证在280℃时联系工作30分钟。灭火系统运行后,开启事故排风机进行排烟,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防排烟。
变电站通风系统设计优化
系统联动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