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设计社会化.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设计社会化

7.设 计 社 会 化 黄冈师范学院设计系 7.1.设计师的成长 设计师所具有的能力 设计师的社会角色 典型的工业设计中的思维过程 7.2.中国文化心理与设计 影响消费心理场的社会环境因素 7.3.设计中的基本原则 设计中考虑的关系: 设计应用七原则 A、应用储存于外部世界和头脑中的知识 设计应当容许用户把外界知识与头脑中的知识结合起来,还可以在外界知识和头脑中的知识之间建立起互补关系。 B、简化任务的结构 C、注重可视性 D、建立正确的匹配关系 E、利用自然和人为的限制性因素 F、考虑可能出现的人为差错 G、采用标准化 * E-mail:dyy68@hgnu.edu.cn Tel 设计师是从事设计工作的人,是通过教育与经验,拥有设计的知识与理解力,以及设计的技能与技巧,而能成功地完成设计任务,并获得相应报酬的人。 设计师历史演变: 二三百年前 “制造工具的人”——七八千年前,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工匠”(百工)——古罗马“工匠”(含艺术家)、专业设计师出现——文艺复兴“工匠、艺术家(兼)、专业设计师”——工业革命“现代专业设计师”。 A、造型基础:手工造型、摄影摄像造型和电脑造型技能(含具象、抽象、装饰、符号造型和二维、三维、四维造型) B、基础理论:通史通论(设计学概论、艺术概论、中外设计史论、中外艺术史论、设计方法学;工业设计史论;中外建筑史论等)、专业史论(广告学、广告史;工艺史、工艺学、服饰史、服饰美学;建筑史、建筑学等) C、专业设计:设计策划、创意、制作(基础设计、单项设计、系统设计、电脑辅助设计等) 作为设计创作主体的设计师,应该明确自己的社会职责,自觉地运用设计为社会服务,为人类造福。 设计创造是自觉的、有目的的社会行为,不是设计师的 “自我表现”。它是应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受社会限制,并为社会服务的。 第一步:观察市场上销售的同类产品:研究产品的优缺点和社会环境; 第二步:场景模拟:制作草模,研究各种规格和人的因素; 第三步:概念设计:根据研究结果,产生各种改进点的创意方案; 第四步:主体设计:将各个零碎的概念发展为一个完整的概念,并进行初步结构设计; 第五步:细节设计:对完整的概念模型进行修饰; 第六步:最终模型:通过高仿真模型进行最后的产品研究和分析。 中国人的核心文化价值观:老成温厚、遇事耐思、消极避世、超脱老滑、和平主义、知足常乐、幽默滑稽、因循守旧----《中国人的性格》(林语堂)。这些核心的价值观导致了中国的某些特有的消费理念:“中庸与和”文化、面子与从众、礼教文化等。 因此,在设计中应多从下列的角度进行:中庸的设计应与大众品味相吻合,和文化排斥了过于新奇的产品,重视传统和实惠的设计被延续,重视权威媒体的宣传与外观设计,产品的文化和教化意义突出等。 消费动机与态度 人生观、消费观 家庭、文化、信仰、宗教 消费行为决策 金钱观 收入、经济环境、购买条件 消费思维模式 生活观、社会观 职业、教育 消费价值观 事业观、成就观 参照群体,时代价值观 消费兴趣与感知 审美观 时尚文化 首先影响的消费心理 首先影响的价值观 对消费心理场的影响 外界环境的影响因素 《中国消费者行为报告》,卢泰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A、保证用户能够随时看出哪些是可行的操作。 B、注重产品的可视性,包括系统模型、可选操作和操作结果。 C、便于用户评估系统的工作状态。 D、在用户意图和所需操作之间、操作与结果之间、可见信息与对系统状态的评估之间建立自然匹配关系。 A、应用储存在外部世界和头脑中的知识; B、简化任务的结构; C、注重可视性,消除执行阶段和评估阶段的鸿沟; D、建立正确的匹配关系; E、利用自然和人为的限制性因素; F、考虑可能出现的人为差错; G、采用标准化。 设计模型 用户模型 系统表象 设计应当简化产品的操作方法,通过新技术对复杂操作加以重组。应考虑人的心理特征—记忆和注意力的局限性。 1、不改变任务的结构,提供心理辅助手段; 2、利用新技术,把原本看不见的部位显现出来,改善反馈机制,增强控制能力; 3、自动化,但不改变任务的性质; 4、改变任务的性质。 注重可视性,消除执行阶段和评估阶段的鸿沟。 设计使用户可在执行阶段明白哪些是可行的操作以及如何进行操作,并可在评估阶段看出所执行的操作造成了怎样的结果。把操作结果明确地显示出来可看出并理解系统在操作过程中的状态。 反应的一致性:就是尽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