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年月日说课稿_93160
《年月日》说课材料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三个方面向大家进行逐一介绍。
一、教材分析
年、月、日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时间单位。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并且在此前学生掌握了时、分、秒时间知识,学生有了形成年、月、日时间观念的基础。
本课首先引导学生感悟年、月、日时间的长短,重点学习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在巩固拓展中完善时间单位知识链,为以后学习其它时间单位打下基础。
对于我班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比较积极,但不稳定,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学生操作、口述、思考不能很好的有机结合,缺乏有序性和准确性。针对这种情况,我将注重丰富学生对年月日的感性认识,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根据课程标准对这部分提出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制定以下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2) 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收集、观察、整理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在经历探索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认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学习难点是:认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教具: 2007年至2010年每月天数的表格,
学具: 2007年至2010年的年历。
二教法?为了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依据现代认知科学理论,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取的教法是:
(1)努力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通过启发、诱导、设置悬念,培养学生探讨知识的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做到从学生的“要我学”到“我要学”意识转变,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2)尽量利用直观教具、演示等手段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法:
由于年、月、日的知识比较抽象,而三年级的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这节课我采用的学法是: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从而形象直观理解该知识。并运用学会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也可以让学生观察、质疑、讨论、总结、概括、实践运用等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动手操作、观察等方法主动获取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学习主动探究问题的方法。
2013年年历,完成填空。
一、二、三月一共有( )天。
六一儿童节是星期( )。
四月份有( )个星期零( )天。
平年有( )天,闰年有( )天。
(2) 趣味练习
为了让学生所学知识能够很好的吸收,我设计了“我报月份,你听好,大月点头,小月击掌”的游戏。判断大、小月游戏的加入,使整个课堂的气氛达到高潮,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学生数学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得到进一步提升。
(3)拓展延伸
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我设计了一道开放性练习题:小明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正好是两个月,你知道是哪两个月吗?如果是61天?60天呢?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创建继续发展的空间。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为了活跃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通过前面一系列的学习,现在进入第四个环节:畅谈感受,交流收获。
4、畅谈感受,交流收获。
本着“小课堂,大社会”的教育理念,本节课的总结将采取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反思的方式进行,并引导学生谈一谈应该如何对待时间,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情感教育,最后我会给孩子们提出问题为什么二月份的天数最少?为什么会有平年闰年?有的同学在课前说的生日是农历的,那什么是农历?和公历有什么区别?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知道在数学的世界里还有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激发孩子继续学习探索的兴趣。
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和简洁性,使学生一目了然。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初步预设,在教学中我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节,已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