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产工程师(PE)技能 内 容 安 排 PE职责和能力要求 PE分析手法 新产品导入三阶段 简化和标准化 现场管理改善 第一章 PE职责和能力要求 PE角色认知 PE:Product Engineer PE人员是一个多机能的角色,融合工业 工程、品质工程、产品工程与管理工程 等多方面的技能。 PE是复合型人才 PE工程师:懂管理的技术人才! PE工程师—— 技术 和 管理 的综合体 PE需要职业化 PE人员肩负着指导、标准化、维持管理、 持续改进的使命! 当今,PE工程师已成为制造业不可缺少 的角色! 第二章 PE分析手法 有人说“管理是艺术” 有人说“领导是艺术” 有人说“营销是艺术” 但是从来没有人说“生产是艺术” 从事生产的PE是科学,只有经过学 习和训练才能获得 竞争新趋势 提高生产性(确保适当的利润): 大量生产时代 =多品种、小批量、短交货 期的生产时代 = PQCDS之5个“0”时代 社会的使命: 节省资源、节省空间、节省能源、重复利 用、与自然环境共存、与社会融洽发展 PE分析手法 分析技巧 一个不忘 不忘动作经济原则; 四大法宝 取消、合并、重排、简化; 五大现象 作业、搬运、贮存、检验、等待; 5W2H 对目的、方法、人物、时间、地点 等进行提问。 5 WHY 凡事都要问五个为什么 ECRS四大法宝 5W2H 5 WHY 案例:设备停机 第一个为什么:为什么停机了? ( 机器过载,保险烧了) 第二个为什么:为什么会过载?(轴承润滑不够) 第三个为什么:为什么润滑不够?(机油泵没抽上足够的油) 第四个为什么:为什么油泵抽油不够? (泵体轴磨损) 第五个为什么:为什么泵体轴磨损? (金属屑被吸入泵中) 第六个为什么:为什么金属屑被吸入泵中? (吸油泵没有过滤器) …… 五大现象 作业 搬运 检验 贮存 等待 分析符号 工艺程序分析 工艺程序图结构 工艺程序图案例 工艺程序图案例 练习:画工艺程序图 电视机及遥控器装箱 人机作业分析 以适当的线段的长短代表时间比例。如1cm代表10min等。 在纸上采用适当的间隔分开人与机,作出垂线。最左方为工人作业时的动作单元及垂线,在此垂线上按所取的时间比例,由上向下记录工人每一动作单元所需时间。当工人作业时用实线(或其它方式)表示,空闲用虚线 (或其它方法)表示,机器同样。 待人与机器的作业时间均已记录之后,在此图的下端将工人与机器的作业时间、空闲时间及每周期人工时数予以统计,供分析时参考。 人机作业图 人机作业分析案例1 案例1改善 案例2 案例2改善一 案例2改善一 一人双机分析 一人双机分析改善 练习:人机作业分析 某人作业两台自动车床,程序为: 进料:0.5min; 车削:1min; 退料:0.25min 此两台车床加工同一零件,能自动车削和自 动停止。 问:1)试绘制此作业的人-机作业图; 2)能否开三台? 联合作业分析 在生产现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作业员同时对一台机器(一项工作)进行工作,称为联合作业。 联合作业分析的意义: 1 发掘空闲与等待时间; 2 使工作平衡; 3 减少周期时间; 4 获得最大的机器利用率; 5 合适的指派人员与机器; 6 决定最合适的方法。 联合作业分析案例 例:某工厂的成品用小木箱包装后,堆放在工厂的仓库内,每天由甲、乙两人用两小时将小木箱放在搬运板上。再由堆高机运送到储运库(待运出厂)。堆高机每次搬运一块板,回程则将空板运回,再继续搬运另一块板。每装满一块运板需6min;堆高机来回一次需3min。 改善前 改善后 讨论:PE分析手法应用 归纳各种分析方法的特点; 举工厂实例说明如何应用? 第三章 新产品导入三阶段 ——新产品的速度、质量和价格已成为能否接到订单的决定因素! 样机制作阶段 样机评审 工程图样 S/C 特殊特性确定 控制计划(CP) 材料清单(BOM) 生产准备的策划 S/C特殊特性 定义:产品的安全性、法规的符合性和装配性。 特殊特性来源以下: 1) 基于顾客需要和期望分析的产品设想; 2) 可靠性目标/要求的确定; 3) 从预期的制造过程中确定的特殊过程特性; 4) 类似零件的失效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