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固镇三中第1次段考八年级
固镇三中第一次段考八年级
语文试题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试题145分,卷面5分)
基础知识(15分)
根据古诗词上下句填写句子。(6分)
(1)五岭逶迤腾细浪, 。
(2)感时花溅泪, 。
(3)白头搔更短, 。
(4) ,铁马冰河入梦来。
(5) ,零丁洋里叹零丁。
(6)人生自古谁无死, 。
2、默写《泊秦淮》(4分)
3、下面一段文字节选自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请你读一读,然后完成(1)~(4)题。?这个时候,所有的仆人和着优美的音乐,轻盈地跳起舞来。于是,小美人鱼伸出那双白皙、细嫩的手,脚尖掂着地,轻柔地、优雅地在地板上跳起了舞……人们都在为她鼓为她喝彩,不停地赞叹她的舞姿。她跳得比以前任何一次都要优美,????????? 她的脚尖在触到地板时就如踩在锐利的刀尖上一样,她??????? 感觉不到痛。
(1)第句中,加点字“和”的读音为:????????? 。(2)第句中,有一个错别字,它是:??????? ,应改为:?????? 。(3)第句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A.因为?? 所以??? B.虽然?? 却??? C.除非?? 才
手机作为现代通讯的重要手段,日益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渐渐成为了人们联络感情、互通信息的必需品。手机也悄然走进校园,成为了中学生的喜爱品。据调查,目前有60—70%的中学生佩带了手机,80%多的中学生主张带手机。那么,中学生究竟应不应该带手机进入校园,成为我们青少年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某中学初(1)班召开了主题班会,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为了让同学们对能否将手机带入校园有个清醒的认识,请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用一句话概述你提取的信息。
【材料一】对某中学150名中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统计
用途 玩游戏听歌 攀比 发短信聊天 便于和父母联系 问同学作业 所占比例 38% 20% 39% 2% 1% 【材料二】
据了解,北京市一所中学曾做过一个调查:在学生发送接受的手机短信息中,70%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10%以上是黄色短信息,部分学生甚至把相互转发“黄段子”当作一种时尚。学生攀比成风。每到课余时间或放学以后,一些学生就会围在一起,相互“切磋”手机的款式和功能。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今年全国人大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市外国语学校副校长任美琴代表建议:国家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禁止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
你提取的信息:?????????????????????????????????????????????????? 据统计,80%以上的老师和家长认为中学生不应带手机进入校园。针对这种情况,请结合实际,发表你的看法(50字以内)。
你的看法:????????????????????????????????????? ?????????????????????为了解决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出现的诸多问题,同学们经过讨论,研究出几条解决方案,请你找出其中不恰当的两项,将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凡是学生自己带手机的,都请家长签个名,证明确实是因特殊原因为了家长与孩子间联系及沟通。
教育学生,当外出游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不必带手机。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手机并非拿来招摇过市,用来炫耀。告诉学生应以怎样的方式使用手机。
告诉学生,手机里面有闹钟装置,早晨起床时可以使用。
4分)
答:
2、 理解划线句在文中的含义。(3分)
我只是飘在天上的风筝,线牵在家的手里。答:
3、 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变,作者对家的感受也有变化。请概括其心理变化过程。(4分)答:
4、作者认为“世上最好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通读全文扼要作答。(4分)答:
5、仿照下列句子再续写三个句子。(6分)
家是避风的港湾, , , 。
(三)(15分)
晏子使楚
《晏子春秋》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