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大地构造学_中国区域大地构造.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地构造学_中国区域大地构造

大地构造 第 1 章:地球的层圈结构 1.陆壳与洋壳的差别? 厚度:陆壳厚,洋壳薄;陆壳平均33km,最厚达80km(青藏),洋壳平均7km. 组成: 陆壳为三大岩类, 洋壳主要为玄武岩;陆壳上部硅铝层,下部硅镁层,洋壳为硅镁层. 构造: 陆壳复杂(存在褶皱和断裂), 洋壳简单(无褶皱). 年龄:陆壳老(最老44-45亿年),洋壳新(最老2亿年). 2.岩石圈、软流圈 岩石圈:地壳与上地幔的顶部(盖层)由固态岩石组成的圈层. 软流圈:位于岩石圈之下,与上地幔过渡层之间,是地震波速低速带. 第 2 章:地槽-地台学说 1.地台 地台:地壳上稳定的,自形成后不再遭受褶皱变形的地区;岩层产状十分平缓,具有十分平坦的地貌;具有双层结构基底和盖层. 2.地盾 地盾: 地台上的相对最稳定的部分,长期处于相对上隆,没有或很少有沉积盖层,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大面积出露,周缘被有盖层的地台所环绕,平面形态呈盾状. 3.克拉通 克拉通:地壳上已达到稳定的、并在漫长的地质时代里(至少自古生代以来) 已很少受到变形的部分. 4.地台基本特征 1.地台是块状的辽阔地貌单元,一般具等轴状展布的几何形态,多为圆形、多边形的平原、高原或盆地. 2地台具有双层结构,基底和盖层: 盖层:由显生宙岩系组成,厚度小,变形微弱,未变质. 基底:时代老,厚度大,主要为褶皱变质岩组成,常伴有岩浆岩. 从这种结构上看,地槽褶皱上升后,再次下降接受沉积,可形成地台;因此,地槽经过造山作用演化形成地台. 3. 地台发展过程中保持相对的稳定,主要体现在稳定的盖层沉积上,岩相和厚度比较稳定. 4.地台区有自己的特征沉积建造和建造序列,沉积岩层之间多为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 5.在其发展过程中岩浆活动微弱、有些岩浆活动主要与深断裂有关. 6.演化过程中构造运动较弱,常形成一些同沉积的宽缓褶皱,具有一定的继承性. 7.地台基底岩系中有各种变质矿产,盖层中主要为一些外生矿产. 5.构造层 构造层: 地壳发展过程中在一定构造单元里于一定构造阶段中形成的岩层组合. 6.地质建造 地质建造: 地壳发展的某一构造阶段中,在一定的大地构造条件下所产生的具有成因联系的一套岩石的共生组合.按岩石成因类型可划分为: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和变质建造. 第3章: 大陆漂移 1.劳亚古陆 北美 欧洲 亚洲(除阿拉伯半岛) 2.冈瓦纳古陆 非洲 南美 南极 澳大利亚 印度 阿拉伯半岛 第4章: 海底扩张 1.海底扩张说 ①大洋中脊是地幔物质上升的出口,上升的地幔物质冷凝形成新的洋壳,并推动先形成的洋底逐渐向两侧对称扩张; ②海底在洋中脊处的扩张导致新大洋两侧的大陆逐渐彼此远离,也可能使老的洋壳在大陆边缘的海沟处沿贝尼奥夫带(俯冲带)向下俯冲潜没,重新回到地幔中去,从而完成对老洋壳的更新; ③海底扩张是刚性岩石圈块体驮在软流圈上运动的结果,运动的驱动力是地幔物质的热对流; ④ 如果地幔对流的上升流发生在大陆下面,就将导致大陆的分裂与大洋的开启. 2.瓦因和马修斯假说 海底磁异常条带,是在正反向交替的地磁场中,形成交替磁化的玄武岩条带而产生的。随着海底扩张的继续进行,先成的磁性地壳将被新生的磁性地壳向两侧推开。于是,只要海底不断扩张和地磁场周期性地转向,先后相继的、正反磁化方向交替的洋壳条带就会从洋中脊轴部不断现外推移,而形成平行并对称于洋中脊分布的磁异常条带. 3. 转换断层 横切洋中脊或俯冲带的一种巨型水平剪切断裂. 分三类:洋脊---洋脊型,海沟—海沟型,洋脊---海沟型. 第5章:板块构造基本原理 1. 板块构造基本原理 1).固体地球外层在垂向上可划分为物理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圈层,上部的刚性岩石圈和下垫的塑性软流圈. 2).岩石圈在侧向上可划分为由不同类型活动边界分隔的若干大小不同的岩石圈板块,板块边界有三种类型:离散扩张型、俯冲汇聚型和平移转换型. 3).岩石圈板块横跨地球表面作大规模水平运动,可用欧拉几何定律描绘为一种球面上的绕轴旋转运动. 4).岩石圈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来自地球内部,最可能是地幔中的物质对流. 2. 板块划分 非洲板块 欧亚板块 澳大利亚—印度板块 南极板块 太平洋板块 北美洲板块 南美洲板块 富克板块 纳兹卡板块 可可板块 加勒比海板块 印度板块 菲律宾板块 七大板块:欧亚、非洲、澳大利亚----印度、太平洋、南极、北美洲、南美洲板块 3. 板块边界类型 离散型板块边界:大陆裂谷,大洋中脊。板块沿着洋中脊离散并相背运动,高温的地幔物质从地幔深部上涌充填板块运动留下的空隙,部分物质喷发到地表形成玄武岩,从而板块的后缘出现新生的岩石圈。 汇聚型板块边界:俯冲型边界:洋内俯冲,陆缘俯冲 碰撞型边界-板块缝合带:古老的大洋板块消亡后,原来位于大洋板块两侧的板块愈合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