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勒兹创造理論的非人称与非人称性.PDF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德勒兹创造理論的非人称与非人称性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第二十五期 (2011 年 1 月) 頁 1-45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 德勒茲創造理論的 非人稱與非人稱性 陳瑞文 λ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 地址:70175 台南市東區裕農三街61 號 E-mail: boissy@ms67.hinet.net 摘要 本文旨在探討德勒茲從非人稱到非人稱性的發展,一個關乎二十 世紀的創造理論。首先揭示德勒茲非人稱的哲學動機,及其悖論邏輯 的操作設想;接著深入分析非人稱實踐,包括:藝術的非人稱性、哲 學的非人稱性和文體的非人稱性等三種創造;並且延伸討論非人稱性 的艾甬時間超越浪漫主義美學的理由,乃至艾甬時間探索未知的創造 特性。最後發現德勒茲是以不定性的辨別力,穿梭於哲學、藝術和科 學三者之間,進行複合性思索,勾勒創造理論,從而打開一種史無前 例的藝術哲學視野。此舉越過了思想界對此三個領域的區隔或關聯之 爭議,也走出了浪漫主義者到海德格所主張的藝術與美學之理想形象 傳統。 關鍵詞:德勒茲、非人稱、非人稱性、創造、文體 λ 投稿日期:2009. 09. 28 ;接受刊登日期:2010. 05. 28 . 責任校對:連品婷、曾雅惠 2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 第二十五期 德勒茲創造理論的 非人稱與非人稱性 壹、前言 十九世紀哲學界發覺意識 (conscience) 在思想上還有不為人知 的東西,二十世紀後期的德勒茲 (Gilles Deleuze 1925-1995) 實踐了思 想的扭絞 (torsion) 運動,將意識帶上不受控制的範疇,再度讓意識 成為思想界關注的焦點。由德勒茲完成的思想扭絞運動,不是理性 (raison) 的,而是不能還原的無理性 (irréductible déraison) 場域。如 果還記得,啟蒙運動是從意識發展了理性,無理性則被看成意識的不 足。耶拿浪漫主義者 1( romantistes d’Jena) 發現意識對無理性有著排 除前提,試圖從藝術,解放無理性及其非意識 (inconscient) 的禁制。 弗洛伊德要捍衛的就是這個 「非意識」,說它是第二理性 (une seconde raison) (參閱Cache 152 )。這便是德勒茲的思想課題:「非意識」 1 耶拿浪漫主義指的是圍繞在耶拿 (Jena)的《雅典廟》 (Athenäum) 雜誌,以小施勒格 爾 (Friedrich von Schlegel 1772-1829) 為核心,主要代表人物包括大施勒格爾 (August Wilhelm von Schlegel 1767-1845) 、菲希特 (Johann Gottlieb Fichte 1762-1814) 、謝林 (Friedrich Wilhelm Joseph Schelling 1775-1854) 、諾瓦利斯 (Georg Philipp Friedrich von Hardenberg Novalis 1772-1801) 、施萊爾馬赫 (Friedrich Daniel Ernst Schleiermacher 1768-1834) 、蒂克 (Johann Ludwig Tieck 1779-1853) 等。其中, 小施勒格爾的《詩學對話》(Gespräche über die Poesie) 彙整了此學派,關於藝術問 題的討論成果;他的美學觀與黑格爾相左,其嘲諷理論 (théorie de l’ironie) 遭到後者 的攻擊。浪漫主義的學者承認在絕對與狀態、不可溝通與溝通之間,存在著距離。 此區隔,應該彰顯之,來表明作品美麗外貌之滑稽性及其主體性。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