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社会习俗风尚的变革.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习俗风尚的变革

* 习俗风尚的变革 变迁 一、 社交礼仪的变迁 二、 婚丧嫁娶的变迁 三、 其他风俗的变迁 婚 “昏(婚)礼者,礼之本也。将和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结婚是一种礼仪,它能使两个不同姓氏的家族交好,对上告慰祖宗家庙,又能延续家族香火,所以,君子把婚姻当作大事 封建时代 男女婚姻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控制,丑化女子求爱为“自媒之女,丑而不信”凡是没有保媒的女子的结亲,被叫做私奔。?诗经·卫风?中有一首题为?氓?的诗,讲述了一对男女从自由恋爱到结婚的事情,诗中的那个自由结婚的女子深知没有媒妁之言这一点,便不能成婚,所以要求对 方拖延婚期,以便请媒人“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婚礼流程: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清末民初 西方的平等、自由、民主思想传入国内,人们不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包办婚姻,开始寻求自由恋爱、自由结婚,封建社会的婚姻形式出现被打破的局面。最典型的莫过于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婚姻。孙中山先生与宋庆龄先生由于志同道合的爱国情怀,一同工作,一同战斗,进而发展出了爱情,成立婚约。 婚礼流程: 婚礼仪式逐渐倾向于简单化,由六礼向三礼 或者四礼转化,并且这种现象越来越多,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一般情况下要经过三个阶段:订婚,下聘既交换聘礼、以及成婚 民国年间 由于传统婚礼的繁琐、愚昧、没有个性自由,遭到资产阶级革命派, 尤其是热心西方文明的青年学生的反对。部分青年带头树立新风,操办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婚礼,称之为“文明婚礼”。 婚礼流程:废除了父母包办婚姻,青年男女直接见面谈恋爱,然后征求父母意见,办结婚登记的法律手续。婚礼仪式也废除旧俗,新娘不再坐轿子,新婚夫妇也不再拜堂。新式结婚典礼隆重而热烈,由尊长者致辞,亲友祝贺,以音乐舞会或茶话会的形式告终 清末民初汉族婚礼 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结婚照 宋美龄和蒋介石的结婚照 1935年上海社会局策划组织的集团婚礼中新郎穿黑马褂和蓝袍,胸前戴花。新娘穿粉色软缎旗袍,头披白色婚纱。后来的集团婚礼进一步西化,新郎西装革履,新娘白裙白纱。民国元年通过的民国服饰制度也是以西服为大礼服和常礼服,中式礼服则为满清马褂。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婚礼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婚礼 如今社会的结婚方式 西式结婚,蜜月结婚,中西结合等 丧礼 原始社会初期,人们并不掩埋同类的尸体,而是弃之荒野。 周代是丧葬礼仪的成熟期,招魂表示为挽回死者的生命而作最后一次努力,招魂之后是为死者沐浴,修剪头发、指甲,以示洁净反本,含饭是在死者口中塞上珠、玉、米、贝等物,人死后第二大,正式穿着入棺的寿衣,称为小殓,小殓过一天,举行入棺仪式称大殓。大殓礼毕,称既殡 两汉时期,人们都不再遵守三年服丧的旧制;文化渗入到丧葬当中,礼仪的成份减弱。出现了挽歌、行状、碑文、墓志铭。还出现了为坟葬相地吉凶的堪舆;随着宗法制的实行,宗族祭祀的兴盛,出现了墓上种柏与作祠堂   魏晋南北朝时期,轻视礼法,丧期不废乐,不禁酒肉,甚至可以国恤宴饮。这一时期出现了停丧不葬之俗和迁葬之俗。 宋代丧礼尽废 中国丧葬礼仪还包括埋葬制度。春秋时已出现了土丘坟。 墓式的发展,如今汉族大都实行火葬,少数实行土葬。少数民族则因信仰不同,实行着各种不同形式的墓式:天葬,风葬(鄂伦春族与鄂温克族),拾骨葬(壮族),悬棺葬(云贵川的少数民族),屈肢蹲葬(永宁纳西族、广西瑶族、土家族)等 社交礼仪变迁 民国废止“大人”“老爷”等封建称呼,多以“先生”“女士”相称。废除跪拜作揖礼,改为握手和点头鞠躬。 跪拜 作揖 剪辫易服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改变愚昧落后的生活习俗,颁布了剪发辫、易服装,强令男子剪掉发辫 废止缠足 根据考古和史料记载,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将必须“裹脚”作为法令。“裹脚”是封建的民间世俗传统。辛亥革命以后,政府更是禁止裹脚 三寸金莲 民众思想发生变化,旧道德、旧礼教遭到批判,女子在获得受教育权利的同时,开始走出家庭,步入社会。 女权 *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