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长亭送别》试用
“爱,在幻想里,比在现实中更真实; 爱,在回忆里,比在现实中更美好; 爱,在舞台上,比在现实中更有价值。” ——肖复兴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窦娥冤》 马致远 《汉宫秋》 白朴 《梧桐雨》 郑光祖 《倩女离魂》 莺莺故事的嬗变 中唐元稹传奇小说《莺莺传》 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从本质上改变了原故事的思想性 王实甫的《西厢记》就是在董解元《西厢》的基础上进行的总结性的再创造 《西厢记》剧情简介 字词正音 筵席(yán) 张珙(gǒng) 玉骢(cōng) 斜晖(huī) 迍(zhūn )一声 金钏(chuàn) 揾(wèn) 揩拭(kāi) 挣(zhèng) 《长亭送别》这折戏按时间的推移、情节的发展,可概括为赴亭惜别、长亭饯别、临别叮嘱、惜别目送四幅画面,请根据这四幅画面划分段落,并说明每个画面的剧情内容 泪光盈盈处的 离愁别恨 ——走进崔莺莺的 情感世界 苏幕遮 ---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一曲【端正好】,诗意浓郁,哀愁绵长,通晓流畅和秀丽华美相互统一,堪称“情景交融”的元曲绝唱: “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 “醉”在离人眼中,霜林之所以醉,是人的离情使景物沉醉。 “泪”从“离人泪”可以看出主人公离别前伤感悲凉的心境。体现情的只一个“泪”字,但一个“泪”字就使全篇的景物都闪耀出别离的泪光,它们都成了传情之物,“泪”字为画龙点睛之笔。??? 滚绣球 1、恨归去得疾 2、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3、此恨谁知 【脱布衫】【小梁州】借莺莺之口描写了别宴上张生因别离而沮丧的神情。【满庭芳】则道出了莺莺“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供桌而食”,可惜“酒席间子母们当回避”,只得与情人对面而坐,“险化做望夫石”,此为“怨恨”之一。 【幺篇】【朝天子】中诅咒功名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状元及第”不如“得一个并头莲”。正是它们“拆鸳鸯在两下里”。此为“怨恨”之二。 莺莺诅咒功名,但张生仍然不得不进京赶考,因为老夫人的“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的宗旨,“驳落呵休来见我”的毫无回旋余地的顽固立场。这里体现了母女二人对科举功名迥然不同的态度,因此,莺莺诅咒功名,实际上是对老夫人逼考的不满和反抗。此为“怨恨”之三。 临别叮嘱 【四边静】离别在即,莺莺口占一绝为张生送行,你如何理解这首诗?结合上下文谈谈看法 这是试探,是反语,是“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的痛苦心理反应”,而“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才是她的心声。 虽然张生一再表白自己不会在异乡拈花惹草,但莺莺却总担心他“停妻再取妻”,莺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心?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妇女地位低下,始乱终弃的事是屡见不鲜的。莺莺的离愁别恨,固然反映她对爱情的执著,同时也是她对不能掌握自身命运的悲哀和抗争,而不只是单纯的儿女情长。 临别叮嘱表现了莺莺内心深处的难以排遣的深切的忧虑。除了怕张生一去不复回的担心之外,在临别叮嘱中莺莺对张生还有别的担忧吗? 荒村雨露,野店风霜, 无人扶持,最难调护。 西楼 1、李清照《一剪梅》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李煜《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惜别目送 【一煞】【收尾】表现手法 化虚为实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赴亭惜别:十里长亭路,相思慢慢行 长亭饯别:短暂饯行宴,有言难表白 临别叮嘱:把酒相告别,情殷意切切 惜别目送:独自长徘徊,心愁车难载 满纸莺莺泪,谁解其中味? 一、敢于追求婚姻自主的幸福爱情生活 王实甫语言特点 本文情景交融,戏曲语言富于文采。 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心理。 ??? 3. ?作者善于把典雅凝练的古代诗词与通俗流畅的民间口语融为一体,从而形成清丽华美、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育才三中(初二年级)校本课程开设安排表2007.3.doc
- 古诗词诵读 《客至》 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VIP
- 《中医学》教学大纲.docx VIP
- 2022《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读后感.docx VIP
-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精品课件模板.pptx VIP
- 2025年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单招面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污水处理中的污泥脱水浓缩技术考核试卷.docx VIP
- 我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读后感.docx VIP
- 2024年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考试直接用).docx VIP
- DB62T 4919-2024苜蓿草高水分打捆技术规程.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