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22《论语》四则
1、请同学们大声的自由朗读,把难懂的字词、段落标出来。 2、请一位同学朗读一遍 本文记录了孔子关于学习方面的论述,告诉了我们应具备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 22 《论语》四则 ●导入 ●识字 ●阅读 ●练习 六四班 春秋时期,孔子到东方游历,看见两个小孩在一起争辩。他就走过去问他们争辩什么。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中午时就距离人远了。另一个小孩则认为正好相反。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伞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和饭钵那样大了,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近的显得大吗?”第二个小孩则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热得像把手伸在热水中一样,这不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对这个问题,老人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地说不知道。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两小儿辩日》 导入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贡献。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主要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的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谈论。 1.认识、会写“焉、诲”两个生字,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知新”等成语的意思。 2.通过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培养语感。 3.吸收孔子思想精华中有益于自己学习的部分。 学习目标 必有我师焉 诲女知之乎 朗读要求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yān)。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四则 择:选择。 必:一定。 善者:好的,这里指优点。 改:改正。 孔子说,含有尊重的意思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yān)。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四则 焉:表示肯定的语气词。 三人:几个人,古代汉语里的“三”往往不是具体的数字,而是泛指多数。 之:前一个“之”指“善者”,即优点。后一个“之”指“不善者”,即缺点。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yān)。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长处,而跟从学习;看到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三人行,必有我师”和“择善而从”的经历? 子曰:“由,诲(huì)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是。 知之:知道事情的道理。 是:这(就是)。 子曰:“由,诲(huì)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仲由,我教导你的知识,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敏:敏捷。 好:喜欢,爱好。 求:探求。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旧的。 温:温习。 知新:有得到新的体会和感悟新的内容两重意思。 可以:在古代汉语中是两个词,“可”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可以”,“以”是个介词,这里表示动作行为直接涉及的对象。 为:作为,当作。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更好地领会和理解新的知识,这样就可以为人师表了。” 孔子 弟子 [对话]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善而从 知之为知之 敏以求之 温故而知新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讨论 孔子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谈学习的? 分别是怎样说的?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 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 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请课后广泛地搜集资 料,了解更多有关《论语》的内容。相信一定会让 你受益匪浅。 本课总结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