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一章 法律职业与法律方法
第十三章????法律职业与法律方法 第一节 法律职业(略) 第二节 法律方法概述 一、法律方法的概念 法律人认识、判断、处理、解决法律问题的专门方法。 二、法律方法的内容 (1)法律推理:法律人将形式逻辑运用于处理案件过程的思维形式。 (2)法律发现:法律人寻找和确定所要适用的法律规定的过程。 (3)法律解释:法律人在法律适用过程中对法律的含义所做的进一步说明。 (4)法律论证:通过提出一定根据和理由来证明某种立法意见、法律表述、法律陈述、法律决定的正确性和正当性。 第三节 法律推理 推理是人类必须依赖的工具。推理(reasoning)是由一个或几个命题作为出发点得到另一个命题的程序、过程或方法。 在推理中,用作推理根据的命题或命题集叫做前提(premise),经过推理得到的那个命题叫做结论(conclusion)。我们可以把推理分为必然性推理和或然性推理。如果前提真,结论不可能假,该推理就是必然性推理。如果前提真,结论可能真,也可能假,该推理就是或然性推理。演绎推理就是必然性推理,类比推理、归纳推理等是或然性推理。 必然性推理:如果张三的行为构成侵权,那么张三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张三的行为构成了侵权,所以,张三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法律推理包括三方面内容: 法律规范(规则和原则)推理、事实推理和司法判决推理。 法律规范推理和事实推理在司法中所占比重很大。 我们一般所指法律推理是狭义的法律推理,实际上是指司法判决推理。也就是法律适用的推理,是法律论证活动。它是以确认的具体案件事实和援用的法律规范(或者先例)这两个已知判断为前提而运用推理为司法判决提供正当理由。 (一) 法律规范推理: 如:《刑事诉讼法》第 11条规定: “人民法院有义务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可以推出: 1、人民法院“必须‘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 ”。 2、“禁止‘人民法院不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 ”。 这是很简单的,一般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就将其忽略了,但涉及到复杂的情况时,推理过程较长时,就必须注意推理的问题。 案例:张某与李某之间是邻居,2004年4月早晨张某在楼顶上的平台上摆放了 30盘君子兰。下午突然刮起大风,大雨即将来临。在家的李某去楼顶收拾晾晒的衣服,发现张某的君子兰将遭雨淋,遂动手将花盘搬下楼,在搬花的过程中不慎摔了一跤,扭伤了自己的脚。被送至医院,支付医疗费800元。李某请求张某支付其因治疗脚扭伤而支付的医疗费。 本案中张某应否偿付李某的损失? 首先要找到适用的法律规范,根据事实,找到了无因管理,民法通则第 93条关于无因管理的规定:“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有权要求收益人偿付由此而支出的必要费用。” 但是这800元医疗费是否是“必要费用”?要做法律解释,通过法律解释得到可适用的法律规范。本案中涉及到管理人(李某)因无因管理活动所受损失是否算作“由此而支出的必要费用”而要求收益人(张某)偿付?如果此项损失不予偿付,那么可能会带来负面的社会效果:无人再积极从事无因管理行为(从道德角度看,无因管理行为是应当受到赞赏的善行) ,他人利益正在遭受损失时无人救助。显然这不符合立法本意。最高人民法院在适用法律时对此采用扩张解释方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第 132 条规定:“民法通则第 93条规定的管理人或者服务人可以要求收益人偿付的必要费用,包括在管理或者服务活动中直接支出的费用,以及在该活动中受到的实际损失。”根据这一解释,张某应该支付李某因治疗脚扭伤而花费的医疗费。 在这里:我们也可以把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看作是法律规范的推理。 (二)事实推理: 如:某县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故意杀人案,被告刘某被指控“用鼠药掺入死者食用的苞谷粑内,导致被害人黄某死亡。”在确认这一案件事实为真的根据中,就有证人李某的如下证词:“黄某确实是吃了苞谷粑致死的。我同黄某在一起吃苞谷粑,吃的时候我们就觉得有点怪味,只是当时我们都很饿,也就顾不得这些,大家都吃了不少。 ” 如何判断证人李某证词的真假? 在这里,法官可以运用运用“一致性推理”(一致性判别法)证明李某的证词为假。因为在这里,要么“黄某是吃苞谷粑致死的”是假的,要么证人“也吃了苞谷粑”是假的,两者不可能都是真的,否则就与黄某已死而李某还活着的事实不一致。 在这一推理过程中,法官通常是根据已经查明的某一基本事实,推定出另一事实存在,只要没有相反证据,就可以认定该事实真相而将其作为裁判的事实依据。 再如:某储蓄所保险柜里面存放 7000 多元现金被盗。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