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到6岁半儿童发育
“0到6岁半儿童的发育,更应该接受以游戏为基本形式的教学。学前班是在整体的幼儿教育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对幼儿园数量不足的一种辅助和补充,并非是比幼儿园高一级的教育形式。”郑州市基础教研室的专业人士介绍说。
而郑州市教育局的《郑州市学前教育现状调研报告》也列出了学前班的弊端:条件差,不利于孩子成长;教的基本上是小学课程,片面注重知识灌输,上学前班的孩子一般年龄不足6岁,容易出现厌学情绪。
记者在对郑州市近百名小学生和家长做调查时,也发现上过学前班的孩子由于“抢跑”的原因,在一年级上半学期考试成绩往往优于没有上过学前班的,不过付出的代价却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好好完成等不良习惯。到了二三年级成绩通常会有一个下降的过程,如果家长不及时纠正,会影响孩子的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
“家长们应该看到,学前班只是小学知识的重复,绝对不是幼小衔接的有效形式。学前班是一种拔苗助长违反科学的做法,是一种‘抢跑’行为,不值得提倡。”学前教育专家王国平先生认为。
王国平介绍,上小学是儿童生活的转折点。儿童心理会发生重要变化,由过去依赖父母、老师,受“保护”的角色,逐渐过渡到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业。所以相对于学习与知识的准备,王国平博士认为幼小衔接更重要的是让孩子适应这种角色的变化,例如,知道遵守规则,结交小伙伴并锻炼专注力等。幼小衔接应加强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如:整理书包、管理自己的物品、准时上学、按时入睡、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玩耍、减少初上小学时丢三落四的现象,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能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生活。
王博士说:“幼小衔接最重要是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如果只注重知识超前,这种抢跑的孩子上三年级后所有的优势将消失殆尽。”
家庭中如何进行幼小衔接教育
对家庭中进行幼小衔接教育的几点建议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家庭(家长)共同关注的话题。如何通过有效的家园合作,共同帮助学前儿童完成好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转折,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是我们今天共同的目标。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的教育教学内容。由于学前儿童和学龄儿童在学习任务、形式、内容、要求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为了能让学前儿童较好地顺应未来学校的学习生活,幼儿园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对幼儿进行入学前的生理和心理帮助,为他们能顺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身心基础。
而幼小衔接仅在幼儿园教育中受到重视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需要家庭教育的参与,家园合力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相对于幼儿园教育来说,家庭教育有其独到的优势。家庭教育几乎是一对一进行的,这就使得教育力量更加集中,教育优势更加明显,更适合个别教育的展开。因此在家庭中进行幼小衔接教育更值得重视。但家庭教育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应有的计划和目的。因此,我们以“幼小衔接”话题为讨论中心,围绕着如何开展有效的幼小衔接的家庭教育工作这个话题,使家园教育优势互补,为实现目标服务。
经过我们多年的教育实践及经验积累,从心理、生理及家长意识等方面,向家庭教育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期引发各观点的相互补充,丰富家庭教育的措施,促进家园合作的进一步开展。
一. 学前儿童进行入学期望心理的培养。
期望心理是儿童今后学习的内在源动力,是养成儿童自觉学习的主要动机。在入学前逐步地、有计划地对儿童进行入学期望心理的培养,这对今后儿童养成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有利的。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的一些细节,逐步地、生活化地进行这方面的引导。
1.创造机会让孩子和小学低段的儿童一起活动,听他们讲述学校的有趣经历,激发学前儿童对未来的学校生活的向往和浓厚的兴趣,为入学奠定一种正心理影响。
2.家长利用空余时间,带孩子参观小学,引导孩子观察小学生的一些在校生活情景,了解基本的作息规律,为孩子进入小学学习积累一定的学校规则性常识。应告诉孩子进入小学学习是其长大的表现,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所必然的经历。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回忆自己学校生活的一些趣事,激发孩子对学校生活的向往。
3.在日常生活中开展随机性教育。例如:到商场购物、外出旅游、参加一些社会性活动等。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孩子们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也有急切想解决问题的学习心理,这正是极好的教育机会。面对急切想解决问题的孩子(即有学习需求的孩子),家长一面要充分肯定他们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则要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学习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及时地给予知识支持。同时还要告诉孩子:其实这些问题等你进入小学学会了更多的本领后,就会明白了。这样的引导会促使孩子对未来学习价值的理解,只有了解了未来学习的价值,才能有效地激发起他对学习的期望和热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