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文化经典阅读简答题.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化经典阅读简答题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2011年高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视人之国若视其①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 [注]①其:反身代词,指自己。 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含义的异同及所体现的儒、墨两家思想的异同,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200字左右。(9分) 答案要点提示:①两段文字都体现了爱的思想,但儒家倡导的是有等级的仁爱,以及表明的是推己及人,先后有别;墨家主张的是无差别的兼爱,“若视” 表明的是一视同仁,爱无等差。 ②可以从强调人的平等和社会的公平的角度,也可以强调将个人命运融于国家与社会利益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的角度,还可以从儒、墨兼同,各取所长,有助于维护人的尊严与实现社会和谐的角度等,联系实际谈看法。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2013高考) 中国语中“学”与“问”连在一起,意义至为深妙。人生来有向上心、有求知欲,对于不知道的事物欢喜发疑问。对于一种事物发生疑问,就是对于它感兴趣。既有疑问,就想法解决它,几经摸索,终于得到一个答案,于是不知道的变为知道的,所谓“一旦豁然贯通”,这便是学有心得。学原来离不掉问,不会起疑问就不会有学。许多人对于一种学问不感觉兴趣,原因就在那种学问对于他们不成问题,没有什么逼得他们要求知道。但是学问的好处正在原来有问题的可以变成没有问题,原来没有问题的也可以变成有问题。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明辨之也。 1、上述材料都强调“学”与“问‘的密切关系,分别分析两则材料中“问”的内涵与作用。(6分) 要点提示:①第一则材料中的“问”指的是生发疑问,“问”能激发兴趣、促进探索,从而学有心得;②第二则材料中的“问”指的是询问请教,“问”能解决疑问、丰富知识。如考生答案不在以上要点内,但言之成理,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给分。 2、结合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有关“学”的观点,谈谈你对学习的认识,不超过140字。(6分) 答题要求:内容紧扣“学习”论题,能够正确征引中国古代典籍中相关论述。 思想概括题 例3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孟子曰:“礼也” 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孟子.离娄上》 (2)上面文段体现了儒家什么思想?简要分析孟子的处事方式。 思想概括题 例4 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①,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孟子-告子上》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 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①。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孟子.尽心上》 ①彀[gòu]:使劲张弓 (2)这两个文段反映了孟子什么样的教育思想? 例10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孟子.尽心上》 (2)文段反应了孟子的什么思想?体现孟子的什么观点?与孔子的主张一样吗?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 …… 材料二:…… …… 提问方式: 1、根据上面选段,谈谈孔孟关于“信”的主要观点。 2、文段体现了孟子什么观点?与孔子的主张一样吗? 3、对于学《诗》,孔子和孟子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 (一)简答题易误点分析 二、题型分析 看法一:找不到观点,容易理解错误。 看法二: 不知如何分析,答案内容空 乏,不懂回答探究的技巧。 看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