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理论与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性理论与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人性理论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摘要: 孟子提出性本善论,西方的y理论与之相一致;荀子提出了性本恶论,西方则有x理论与之相对应;告子提出性本无善无恶论,西方的z理论又与之相似。人本自私是客观规律,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原动力。自私有三个主要的表现形式,即任性、懒惰、嫉妒。自私应该适度,社会才会和谐。 关键词: 人性; 人本自私; 体现 人性是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几千年以前就有人开始思考人性这个问题。可是,迄今人类于该问题仍然是见仁见智。不管你身处何方身居何位,如果你懂人性就等于解了对方一大半,对于自己做好本职工作至关重要。 1 什么是人性 心+生=性。性由心生。人性就是人的本性,人的本质属性。人性就是人的内心深处那种东西,人性是指人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人的本性表现形式五花八门,其本质极难改变。常言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本性”为什么难移?就是因为人性是与生俱来的,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内心深处,是渗入骨髓的。 2 人性善论 《三字经》开篇就是“人之初,性本善”[1]p1。这是性善论的观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断言人性本善的是战国中期的孟子。他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辞让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几种“心”,即所谓的“仁义礼智”[2]p197-198,都是人性善的表现。 西方现代管理科学中,行为学派提出了关于人性的一种假设,即“y理论”。“y理论”跟中国先哲的“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很相似,认为人都是有良心和自觉性的,只要条件合适,员工一般会卖力工作。要求员工做好工作,不能仅靠苛刻的管理制度和惩罚措施。如果企业能够采取正确的激励措施,那么,员工就会发挥自己的潜能,不仅能够自觉地完成工作任务,而且还能设法创新。持这种信念的管理者往往采用松散诱导的管理方式,实行目标管理。近几十年,“y理论”因越来越受到管理者重视而大行其道。 3人性恶论 荀子是中国第一个断言人性本恶的思想家。他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在阐述道理后,他进一步指出:“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而制定并推行种种礼仪、法度,“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3]p130。 在18世纪末-19世纪末的整整一个世纪中,西方的x理论在管理学界占统治地位,其核心观点认为人是“经济人”。该学派的代表人物麦格雷戈提出以明确的“经济人”人性假设为理论依据的管理理论——“x理论”。x理论以下面四种假设为基础:①员工天生不喜欢工作,只要机会就会逃避工作。②由于员工不喜欢工作,因此必须采取强制措施或惩罚办法,迫使他们实现组织目标。③员工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责任,安于现状。④大多数员工喜欢安逸,没有雄心壮志。 在中国中小企业,x理论至今尚有其积极意义。只有当构成企业人力的成分发生质变式提高的时候,y理论才会逐渐取代x理论指导主流的管理模式。 4 人性本无善无恶 告子,是战国时思想家,曾受教墨子之门,善辩,讲仁义,后与孟轲论人性问题,认为”生之谓性”,“食色,性也”[2]p194。他还以水做比喻来揭示人性,“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2]p193。“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棬”[2]p192。在中国古代众多论性之善恶的思想家中,告子的“人性之无分于善与不善”的观点是有道理的。 王阳明认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4]。这就是说,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的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有人说,人其实就是天使和魔鬼的化身。天使和魔鬼表现于人的行为,就像硬币的正反两面。表现为“天使”或“魔鬼”,则取决于“天使”和“魔鬼”的力量对比。 与告子的思想十分类似的有西方的“z理论”。z理论(theory z)由日裔美国学者威廉大内(william ouchi)在1981年出版的《z理论》一书中提出来,研究人与企业、人与工作的关系。 5 人性本自私 作者认为,人性本自私。自私本没有善恶之分,只有度的不同;自私超过了度就成了恶,自私在适当的范围内就是善。 5.1自私基因:人性自私之根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凡成功者即是懂得“为己之道”者——很自私乃至最自私者。反倒是那些失败者,表现出了对“为己之道”功夫的欠缺,其中就包括孔夫子。孔夫子在世时,想在官场上施展抱负却屡屡失败,凄凄惶惶如丧家之犬;实在不得已,才退而求其次,从事私人的教书育人工作。孔夫子真正的“成功”是在他死后,而他死后的“成功”不过是变成了后世真正成功者的骗人工具和招牌。从今天的观念看,孔夫子之所以能成为“圣人”,与其说是他本人的追求,莫如说是对他本人所追究的辛辣讽刺。孔子以及后来更甚的孟子用一厢情愿利他性的梦话——人性本善,为后世历代极权专制统治者赤裸裸的自私织就了一块既厚实又华丽的遮羞布;两千年多年来,中国人仍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