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儒学怎样促进公共交往
儒学如何促进公共交往
——公共交往儒学论纲
摘要:人与人必然要进行公共交往,如何促进和平有效的公共交往,减少冲突,增加福利,是古今中外的重要问题。而在促进公共交往的思想资源中,儒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公共交往角度,儒学可以直接回应现代中国公共交往领域的异化问题。公共交往儒学指导个体遵循中庸之道的交往原则,以内圣外王的交往方式,通过历史文化这一公共交往平台,成功获取交往的公共意义,促进公共交往和平有效地展开。
关键词:公共交往儒学 中庸之道 内圣外王 述而不作
人与人必然要进行公共交往,一切合作和冲突都是在交往中发生,如何进行有效的公共交往,是一个重要的生存问题。而儒学有一重要功能——促进公共交往——较少受到关注,因此,本文试图通过系统阐释一门公共交往儒学,尝试回答如下论题:儒学如何促进公共交往?
一、问题的提出
近代以降,伴随西力东侵,西学也与中学相互碰撞,而儒学作为中学的主体,被打翻在地。于是,如何拯救儒学,拯救传统,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成为无数学人的使命。在既有的方案中,中体西用、内圣开出新外王等思路,都存在着自身的理论困境,在实践上也没有取得多少成效。如何走出文化复兴的困境,依然是世纪难题。新近,邓曦泽提出了公共儒学进路,作为文化复兴的一条新路径。该进路认为,历史文化不可超越之价值乃在其公共性价值,即发挥其古今一贯之作为思想共源与公共交往平台的功能,促进公共交往。但《文化复兴论》中的儒学还只是传统文化的代名词,邓著文化复兴的公共儒学进路尚未展开系统的理论阐释。而在《正德利用厚生——从政治合法性到儒学公共性》这篇论文中,邓曦泽所关注的儒学公共性也更多的是基于政治共同体的公利层面,而非在个体公共意义层面展开,公共交往儒学基于个体公共交往获取公共意义的大旨尚未得到发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儒学游魂仍然得不到安顿。
另一方面,从深层次而言,公共交往儒学直接回应的是现代社会公共交往异化,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的问题。具体来说,解决问题需要从软硬两个方面入手:从软的方面而言,这是一个个体公共意义的缺失问题,需要开拓社会共同体公共交往之意义共源;从硬的方面而言,是一个基于权力与权利之间的利益博弈问题,其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如果在处理公共交往异化问题的过程中,软的不够软,硬的不够硬,那么,在面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就容易导致文化融合的同类负面叠加效应,即交流的结果不但不是中西文化“优秀+优秀”的正向叠加效应,反而会导致“糟粕+糟粕”的负面叠加效应,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易经·乾》)因此,在开放性的文化交流格局中,不审慎处理以上软硬两方面的问题,西方糟粕文化就会借助文化交往的同类相求规律,愈加强化当前中国公共交往领域的异化现象。具体对本论题的探讨而言,公共交往儒学就是要解决在在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进程中,如何开拓政治共同体公共交往之意义共源问题。
当然,有人质疑:开拓共同体公共交往之意义共源有诸多方式,为什么一定要回归文化传统呢,进一步而言,为什么一定要回归传统文化中的儒学呢?对于为什么一定要回归文化传统来开拓公共意义之源,则是因为,人类在轴心时代就已经形成了各自共同体获取意义共源的独特方式,而公共交往意义共源的开拓者便是轴心时代东西方的圣哲们。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基于自身的德性感悟,开拓了一条“述而不作”的人文教化方式,为中华民族立下了永生之德,开拓了中华民族公共交往的意义共源。因此,如果要保持中华民族自身的特性与生机的话,就必须回归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家园,去获取共同体生存繁衍的永恒价值。至于为什么一定要回归传统文化中的儒学,主要是因为儒学能促进个体在公共交往中,实现个体公共意义的生成与获取。具体来说,在公共交往的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公共交往儒学,个体实现了自我的人生超越,获得了人生的终极意义;另一方面,个体公共意义的不断获取,在实践上具体表现为个体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当然,为理想社会的不懈奋斗,并不一定能在现实上实现自己的社会抱负,在这里,理想社会更多的是一种志向,如明灯一样指引个体开展自身的人生实践,获取个体公共意义,实现对自我的人生超越。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综而言之,儒学能有效指导个体在公共交往中获取公共意义,因此,开拓共同体公共交往之意义共源必须回归传统儒学。
综上所述,促进公共交往的儒学能有效解决两大问题:其一,尝试解决儒学在遭遇“数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而产生的游魂问题;其二,直接回应现代中国公共交往领域的异化问题,因此,系统阐释一门公共交往儒学是儒学自身发展以及现代中国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下面我们进入公共交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PLM模型介绍[共83页].pdf
- 【行业研报】2023年太古地产行业企业战略规划方案及未来五年行业预测报告.docx
- 曼陀罗绘画疗愈减压公开课.pptx VIP
- 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PDF VIP
- 铁路损伤图谱PDF.doc VIP
- 中英文对照 MDCG-2021-24 Guidance on classification of medical devices-医疗器械分类指南.pdf
-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带答案(实用).docx
- 《开展经典诵读,营造书香校园的实践探究》课题研究报告.doc
- 小学四年级上册生字听写(人教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