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四专题“因声求气”课件
请给下面的诗歌划出节拍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语调的高低变化 字有四声,阴阳上去;句有起伏,抑扬顿挫。 (1)平调(→) 句子语势平直舒缓,没有显著的高低升降变化。陈述、说明的句子可以用平直调,表示庄严、严肃、悲痛、冷淡、沉重、思索等感情。 (2)升调(↗) 句子语势先低后高,句末音调明显上扬。表示疑问、反诘、号召、兴奋、惊讶等感情。 (3)降调(↘) 句子语势先高后低,句末音节说得低而短促。表示坚决、赞扬、祝愿,请求沉痛、惭愧等感情。 (4)曲调(↗↘) 句子语势有低——高——低的曲折变化,或者末一二个音节音调曲折并且拖长。疑问句、陈述句可以用曲折调,表示惊讶、意外、讽刺等感情。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ya 小桥流水人家jia 古道西风瘦马ma 夕阳西下xia 断肠人在天涯ya 可以看到,每个拼音的后面都会有a的韵母,这就是韵脚。 吟咏诗韵 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玩味,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朗诵的气息控制 声音的发出是与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四个环节紧密相连的。肺部呼出的气息通过气管,振动了喉头内的声带,发出微弱的声音。这种声波经过咽腔、口腔、鼻腔等腔体共鸣得到了扩大和美化,再经过口腔唇、齿、舌、牙、腭的协调动作,不同的声音就产生了,这就是朗诵发声的简单原理。 朗诵的气息控制 气流的变化关系到声音的响亮度、清晰度、音色的优美圆润、嗓音的持久性。也就是说,只有气息得到控制,才能控制声音 。 朗诵用声的特点决定了对气息控制的要求——掌握胸腹联合呼吸法:一要有较持久的控制能力,二要对气息的控制收纵自如,三要学会短时无声吸气。 调控朗诵的速度 语速 ——说话时吐字的快慢。朗诵的速度,大体分快速、中速、慢速三种情形。 决定语速的因素:a. 急剧变化发展的场面宜快读; 平静,严肃的场面宜慢读。 b. 紧张,焦急,慌乱,热烈,欢畅的心情宜快读; 沉重,悲痛,缅怀,悼念,失望的心情宜慢读。 c. 辩论,争吵,急呼,宜快读; 闲谈,絮语,宜慢读。 d. 作者的抨击,斥责,控诉,雄辩,宜快读; 一般的记叙,说明,追忆,宜慢读。 定准诗歌的基调 ①轻快型 语调轻松快捷,声音形式多扬少抑,多轻少重,语节少,词的密度大。多用来表示欢快、欣喜、愉悦、诙谐的情感。 ②凝重型 话语凝重,声音较低。音强而着力,多抑少扬,音节多,多用来表示严肃、庄重、沉思的意味。 ③低沉型 语势下行,句尾落点多显沉重,音节拉长,声音偏暗,多用来表示悲痛、伤感、哀悼的感情。 定准诗歌的基调 ④高亢型 语速较快,步步上扬,声音多重少轻,多连少停,语调高昂。常用来表现热烈、豪放、激昂、雄浑的气势。 ⑤舒缓型 语调舒展自如,语节多连少顿,声音较高但不着力,用来描绘幽静、淡雅的场景,表达平静、舒展的心情。 ⑥紧张型 语速快,多扬少抑,多重少轻,声音较短,气息急促。表达紧急、气愤、激动的情绪。 很多诗歌在感情基调之下,往往还融汇多种情感,在诵读时就要注意情感的变化。我们来通过一些诗句看看随着诗歌的情感变化后诵读时的气息与音色又会有怎样的变化。 重音 回忆一下你读诗的时候,通常什么地方需要重读? 表情达意上起重要作用的词要重读。 红杏枝头春意闹。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明月几时有? 拖长音 朗诵时在哪些地方需要拖长声音呢? 结句的末字,往往延长,能表现出一种余韵。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教学目标 1、理解“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理论内涵。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和诵读的要求。 3、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蕴涵的情感。 缺乏诵读的阅读与作品的对话是沉闷陌生甚至不友好的。诵读令作品所有的内容变得栩栩如生,仿佛是在与作者或作品中的任务侃侃而谈。在这种对谈中,阅读者自己不断改变着自己的精神状态,产生着共鸣。桐城派代表人物刘大櫆教人读诗文要“因声求气”:“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 读而出声,始能体会到诗文的声韵之美,诗文作为审美对象的美感将大大增强。而且,一篇文章的声韵特征往往适应于文章内在的情感特征而呈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劝学”课件3.ppt
-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劝学”课件4.ppt
-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师说”课件2.ppt
-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课件.ppt
-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师说”课件3.ppt
-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师说”课件1.ppt
-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乡土情结”课件2.ppt
-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课件4.ppt
-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课件1.ppt
-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课件3.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