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苏教版语文选修“战国策目录序”课件
《战国策》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战国策》记载了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本书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 刘向是谁? 刘向(约公元前77年—公元前年6),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汉楚国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祖籍秦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汉朝宗室,先祖为丰县刘邦异母弟刘交。刘向是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其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曾巩 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五年(1082年),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骨干。接受了欧阳修在古文创作上的主张,他在古文理论方面主张先道后文,文道结合,主张“文以明道”。他的散文大都是“明道”之作,文风以“古雅、平正、冲和”见称。曾巩为文,自然淳朴,而不甚讲究文采。 当西昆体盛行时,他和欧阳修等人的散文,一揖雕琢堆砌之风,专趋平易自然。 他的议论性散文特点是:剖析微言,阐明疑义,卓然自立,分析辨难,不露锋芒。《唐论》就是其中的代表作。《战国策目录序》论辩人理,气势磅礴,极为时人所推崇。 曾巩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元丰类稿》和《隆平集》传世。 (一)、实词 1、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 2、而不笃于身信者也。 3、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 4、而俗犹莫之寤也。 5、邪说之害正也。 6、其相率而为之者。 (二)、特殊句式 1、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 2、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 (一)、实词 1、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 访:寻求 始:才 2、而不笃于身信者也。笃:坚定 3、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 明:阐明 4、而俗犹其之寤也。 寤:觉悟,明了 5、邪说之害正也。害:妨碍,妨害 6、其相率而为之者。率:循、沿着 (二)、特殊句式 1、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 (被动句) 2、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 (定后) 1、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 2、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 3、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 4、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 5、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 翻译句子 1、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 译:我访问了许多读书人的家,才全部得到了这部书,校正了它的谬误,而把无法查考的问题存疑。 2、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 译:最后又说:“这部书中记载的战国时的谋士们,猜度当时各国君主能够实行的事情,而不得不那样做。 3、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 译:制度是用来适应形势变化的,不必完全相同;道,是用来治国的根本,不能不保持一致,这个道理是不可更改的。 4、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 译:因此古代的圣君贤臣,从来没有人放弃古代先王的政治理论,改而采取纵横家的权宜之计。 5、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 译:他们给后代造成的大祸已经很清楚了,可是一般俗人还对此执迷不悟。 思考 阅读文章1-2段:刘向如何评价《战国策》?作者如何看待刘向的评价? 阅读第2、3段,二子指谁?二子的主张是什么?作者如何看待他们的主张? 阅读第4段,作者如何看待战国游士?作者列举苏秦、商鞅等人有何作用? 阅读第5段,作者不赞同弃绝《战国策》的原因是什么? * * 中小学课件 《战国策》目录序 * * 中小学课件
文档评论(0)